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6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487篇
大气科学   319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1052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论述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河口闸泄洪排水能力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92.
三角洲平原上网结河的发育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陈代钊  张鹏飞 《沉积学报》1996,14(3):103-112
龙潭组上段(24#煤顶板到12#煤)是盘县地区含煤最好的层段,对该区西北部本段地层的研究表明其中发育有网结河体系。河道沉积由多层叠置的鞋带状砂体组成,湿地沉积主要由菱铁质泥质岩夹薄层板状细砂岩(决口扇沉积)和煤组成。河流的发育和聚煤作用都显示幕式性,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网结状河道被认为是海侵期对低位下切河谷充填过程中经侧向冲裂水道并相互连通形成的;稳定、连续的厚煤层发育于河道大范围废弃后的海侵晚期,其次是高水位早期。  相似文献   
93.
笔者在对华北地区中寒武统颐滩碳酸盐建造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中首次识别出层序中最基本的地层单元──米级旋回层序,它是露头层序分析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本文总结概括出不同体系域内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和特征。这些米级旋四层序在塞向上叠加构成高级(五级、四级、三级)旋回层序时表现出周期性和规律性。这种不同级次的旋回层序的形成受不同动力成因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复合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米级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复合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得出中寒武世鲕滩层序的形成经历了若干次周期性的淹没-间断-均衡堆积-加积进积事件,这为盆地充填史的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4.
露头剖面层序中的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2):141-146
在以往的沉积研究中,常常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反映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95.
李儒峰  刘本培 《地质学报》1996,70(4):342-350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麦粒链带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测定,识别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准层序,其可与北美中大陆同期地层中发现的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亚层序对比,是晚石炭世Gzhelian期存在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佐证。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沉积层序内碳同位素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
李晓勇  冯晔 《江西地质》1996,10(4):265-273
江西二叠系可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其中早二叠世3个,晚二叠世2个,它们构筑了2个1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与5个层序对应的5个三毋海平面升降旋回的程度,幅度和频率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
大陆层控构造论盆-山系与造山带成因及演化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构造以受中地壳塑性层控制的盆-山系和冲叠造山带厚皮构造为主要构造类型,而与中生代以来才出现的受软流层控制的大洋岩石圈板块构造截然不同。由上地壳正断层上盘断陷盆地和下盘断隆山所组成的盆-山系,与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派生不同性质水平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有关。当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变化时,将派生强烈的侧压力,使升降幅度较大、具有侧向应变空间的断陷盆地与断隆山之间的上地壳发生冲叠运动,盆-山系由此演变成冲叠造山带。后者对前者存在着严格的继承关系,服从于“升降-冲叠律”。中生代以来的盆-山系和冲叠造山带有的是板块活动产物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对滇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铺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为同时异相沉积体;(3)双龙潭组顶部时限,以SB2i为标志,应与娄山关组底部边界对比,故可能上延至晚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0.
福建沿海的海面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福建沿海4个验潮站的验潮资料,计算了各站的局域海平面长趋势变化。结果表明,福建沿海的局域海平面变化速率为1 ̄2mm/a,4个验潮站的平均变化速率为0.9mm/a,最后讨论了海面变化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