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ERA5地表下行太阳短波辐射数据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新的,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再分析产品,该短波辐射产品可作为陆面模式大气强迫数据之一,并在区域气候评估、农业以及太阳能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中国区域2011—2018年经过质控的91个国家级地面辐射站点观测数据,对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适用性进行多时空尺度的评估,并与ERA-Interim、CFSR、MERRA2共3套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和1套CERES卫星反演SYN1deg的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 在月均值尺度上,与其他再分析产品比较,ERA5产品与站点数据的Corr最高(0.939),RMSE最小(28.309 W/m2),Bias(15.4 W/m2)略大于ERA-Interim产品(13.2 W/m2);CERES卫星反演产品与站点数据的Corr为0.955,RMSE为20.042 W/m2,Bias为5.3 W/m2;② 5套产品的辐射值均高于地面观测数据,存在高估现象,总体上,ERA5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精度高于其他再分析产品,但与CERES卫星反演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日均值比较结论亦具有相似规律。③ 分区评估结果表明在再分析产品中,ERA5产品在4个区域与观测数据都有更好的一致性,但5套产品均在南部区域表现不佳。并且与东北和北部区域相比,ERA5产品和CERES卫星反演产品在西部区域和观测数据相比的RMSE和Bias也相对偏大。  相似文献   
252.
说明     
中国科学院园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无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WTO)和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BIRM)共同组成的我国综合原子时TA(IATC)的归算工作,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并通过本刊向用户提供广泛的授时业务信息.  相似文献   
253.
张柯凡  郭娜  李伟  姚艺欣 《矿床地质》2024,43(2):339-358
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潜力大,随着矿产勘查进入深部找矿的新阶段,传统勘查手段难以支撑,亟需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以江西赣南地区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手段,厘定了矿区蚀变矿物组合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光谱特征与矿化品位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铜岭下矿床中典型蚀变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构建出铜岭下矿床的光谱勘查模型。研究发现,矿区北部Cu-Mo矿化分布于花岗岩体顶部,以绢云母族矿物为找矿标志;矿区中部Cu-Zn矿化处于花岗岩体侵入的地层接触带,以绿泥石低Pos2250值(< 2243 nm)以及蛇纹石和断裂特征分布为找矿标志;矿区南部W-Sn-Cu矿化与石英细脉相关,总体与蚀变矿物关系不大,主要以岩石裂隙为找矿标志。北部钻孔ZK9-3和ZK9-4伊利石波谱IC值反映出岩体侵入深度大,推测其位置距离热源中心更近;绢云母2200 nm波长变化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矿区北部;矿区中部绿泥石以富镁(铁)绿泥石为主,Pos2250值从致矿岩体到接触带附近呈由高变低的趋势。研究区成矿环境复杂,由北向南形成了蚀变花岗岩型(Cu-Mo)-构造控制下的弱矽卡岩型(Cu-Zn)-石英脉型(W-Sn-Cu)的复合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254.
次重力波在近岸水动力运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深入地了解次重力波对预防其引发的近岸灾害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波浪现场观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斯里兰卡南部海域次重力波特征。短波和自由次重力波通过海浪谱模型WAVEWATCH III模拟,而约束次重力波通过二阶非线性理论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对比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斯里兰卡南部海域大部分时间以自由次重力波为主;在强涌浪海况下(短波波高大于2.5 m,周期大于15 s)约束次重力波逐渐逼近自由次重力波甚至占主导地位;斯里兰卡大陆架极其狭窄,对涌浪的能量损耗作用极为有限,使得近岸面对强劲的涌浪及其伴生的次重力波的侵袭,增大了次重力波引发近岸水动力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55.
德明顶矿区因交通不便、高寒缺氧、物理风化强烈、倒石堆覆盖严重等原因,找矿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指导野外矿产勘查,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测试工作.结果显示,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标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由浓集中心向外Al-OH吸收峰波长逐渐变长、Al-OH吸收峰深度逐渐降低、SWIR-IC值逐渐变小,且三者套合较好,表明该区域流体温度、压力高于外围,为热液蚀变矿化中心.结合蚀变规律、成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结果,在矿区内圈定了1处重点勘查靶区,为晚期铜矿化与早期(铜)钼矿化叠加的区域.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野外矿产评价、降低勘查成本,是中国西部特殊景观区找矿勘查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6.
本文介绍了采用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和多种航天遥感资料,运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的多源遥感信息对比分析、线性构造判读、主要含矿地质单元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机理分析等,以及据此建立的一套适于该区遥感找矿的工作方法。应用该方法圈定的遥感影像异常区,经野外验证,发现两处锡矿和一处金矿靶区,取得了良好的遥感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57.
AGCM中云的不均匀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ISCCP的云不均匀性资料,探讨了云不均匀性在AGCM中的作用,分别考查了不均匀云光学厚度的贡献、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的贡献,以及3个因子的总贡献.研究表明,考虑云不均匀性效应后,AGCM模拟的气候场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由于不均匀云光学厚度对短波辐射场的贡献与不均匀云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这两个因子对短波辐射场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反的,从而造成同时考虑3个因子作用时,云的不均匀性效应对辐射场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可通过云水场的改变来间接影响辐射场.研究清楚地显示了云-辐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云的全面正确处理对模式模拟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58.
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矿物精细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矿物识别是高光谱遥感技术优势之一,已在地质矿产领域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随着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矿物识别逐渐从识别矿物种类向矿物亚类、矿物成分等精细信息识别发展,且随着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矿物精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光谱分辨率和矿物识别方法是制约高光谱矿物精细识别的主要因素。高分五号(GF-5)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为矿物精细识别提供了可能。首先在分析总结已有高光谱矿物识别方法优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光谱特征增强匹配度和特征参量的矿物识别方法;其次,选取甘肃柳园和美国Cuprite两个研究较多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F-5卫星数据开展了矿物精细识别,在完成矿物种类、亚类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绢云母成分信息进行了反演;最后,结合上述地区已有机载高光谱数据及填图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F-5矿物识别信息分布与机载HyMap、AVIRIS一致性很好,相较机载数据GF-5矿物识别平均正确率优于90%,说明本研究提出的矿物识别方法能够满足GF-5矿物精细识别,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认为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使得GF-5在矿物成分信息识别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59.
晓天-磨子潭盆地产出一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而深部矿床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深部找矿未取得有效突破。本文在详细野外观察、地表采样等工作基础上,通过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旨在揭示地表岩石矿物热液蚀变特征,为指示深部潜在隐伏矿床提供依据。初步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蚀变矿物主要为铁镁绿泥石、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方解石、铁白云石、绿帘石、铁电气石、黝帘石、钠云母伊利石;根据伊利石IC值、Dep1 900 nm值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西南地区为热液矿化中心,是下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