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44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粤西黄泥坑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对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33.4±8.6)Ma(MSWD=2.3,n=5),表明黄泥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对矿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1±2.7)Ma(MSWD=2.1,n=21),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综合分析花岗闪长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黄泥坑金矿床中金的来源并非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来自于寒武系及隐伏的晚期岩浆岩。矿床的形成主要受罗定-广宁推覆构造控制,挤压推覆后拉张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破碎带及其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位于哈达门沟钼矿田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408%~7595%)、富钾(K2O/Na2O值为120~339)、富碱(K2O+Na2O为703%~846%)、弱过铝质(Al2O3的质量分数为1122%~1306%,A/CNK的值为1002~1284),里特曼指数指示为钙碱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为1984~2783),Eu明显亏损(δEu为036~053);微量元素富集Rb、Th、U、Pb、Zr、Hf、Sm等,亏损Ba、Ta、P、Ti,高场强元素Nb、Sr含量偏低,具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利用LA ICP MS对西沙德盖岩体进行定年,22个锆石206Pb/ 238 U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31±08) Ma,指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根据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的对比,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中三叠世末,成矿年龄略小于成岩年龄,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已有年龄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区内在印支期曾发生过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03.
罗泽  方贵聪  张宇杰 《江苏地质》2017,41(4):582-586
赣南长流坑钨矿床属于热液成因的大型钨矿床。为探明矿区钨矿床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赣南长流坑钨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开展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各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异常在3号线以西和8号线以东两侧方向呈明显减弱趋势,其中WO3和Sn异常往深部明显扩大加深,而Cu异常往深部则相对减弱,研究区钨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在3号、0号和8号线上,该部位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4.
"触摸石头,你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地的力量,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只要触摸大地就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的大力士安泰一样,我触摸石头,就能够让心情平静,一如光洁无痕的石头样,从而更能够潜心创作书法。"陈曦明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玩石成痴的玩家心态。  相似文献   
105.
陶帅  王学滨  潘一山  王玮 《岩土力学》2011,32(Z1):403-0407
以FLAC中的Mohr-Coulomb(M-C)本构模型为基础,在C++环境下实现了考虑拉伸截断的非线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针对应力及位移的分布规律,将理想弹塑性的Hoek-Brown(H-B)本构模型、M-C本构模型及自定义本构模型的数值解及H-B本构模型的理论解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自定义本构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弹-脆-塑性的自定义本构模型,以先加载,后挖洞的方式模拟了圆形巷道围岩的应变局部化过程,在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对称及均质本构参数的条件下,模拟出了4个对称的V型坑,模拟结果与静水压力条件下岩爆的现场观测及试验结果吻合,而采用接近脆性的H-B应变软化模型所得结果的对称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6.
在引潮位展开过程中,为使大地系数的数值在不同阶次中保持相对稳定,对其进行规格化处理。从引潮位的基本理论公式出发,在分析缔合勒让德函数及其完全规格化的基础上,给出了引潮位展开中3类不同规格化(Doodson规格化、Cartwright & Tayler规格化、Hartmann & Wenzel规格化)公式的具体形式,得到3者之间的转换关系与转换系数。同时给出Doodson规格化中2~6阶规格化因子的具体数值,指出并改正Doodson、Roosbeek文献和IERS 2003、2010规范中的3处错误。  相似文献   
107.
赣南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着重对河草坑铀矿田近矿围岩蚀变特征、分带特征以及蚀变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表生氧化作用,近地表蚀变岩石多表现为紫色,向下转变为绿色;碱交代以钾交代为主,而钠交代较弱;矿田蚀变依据时间先后可划分为5个阶段。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揭示:在蚀变、矿化及成矿过程中U与Fe2O3、Be、Pb、W等呈正相关关系;U与Cu、Zn因矿化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而U与Mo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8.
郭盖  温博 《地球》2013,(5):109-112
正人类发现煤炭的那一天,将永远是一个谜。时间曾精确地记载了那一刻,却又漫不经心地磨灭了那一刻。煤炭所饱含的亿万年前的太阳的力量,必将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现在,我们到了该追随人类的时候了。凭着野兽留下的蛛丝马迹追捕猎物,是人类最早学会的技能之一。这种古老实用的方法,被考古学家们沿用至今。他们"嗅觉"灵敏,游走于世界各地,在历史的河床中挖掘着我们每个人的家族故事。  相似文献   
109.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10.
福建南靖南坑钼多金属矿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里平 《福建地质》2012,31(3):247-254
南靖南坑土壤地球化学圈出5个Mo多金属综合异常,异常呈北东向分布在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文宾山组碎屑岩接触带及断裂带附近,异常元素组合以Cu、Mo为主,伴有Pb、Zn、W等,浓集中心明显,局部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甲3-1异常经详查,Mo多金属矿达中型规模,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已发现矿(化)点,认为南坑一带具有良好的钼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