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71.
集安岩群石榴石以富铁为特征,均属铁铝榴石。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石榴石成分比较稳定,<FeO>平均含量32.20%,MgO5.17%,X_(Mg)平均值0.23;结晶于低角闪岩相的石榴石(FeO+MgO)含量33.50%,(MnO+CaO)6.91%。石榴石微区成分不均匀,晶体内具有一些微区成分环带,这种环带不是各进变质作用阶段p-T条件平衡或近平衡的产物。石榴石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扩散环带,表现为晶体边缘相对晶体核部,Ca含量和<Fc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X_(Mg)值变小,反映本区变质峰期后经历的是一个近等压冷却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72.
王型珍 《矿物岩石》1994,14(1):18-27
本文据我国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的石榴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使用X射线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穆斯堡尔谱)的研究,证实该区石榴石存在着铝榴石和钙榴石两个系列,并探索了变质岩原岩的组分;变质岩的形成温度为725-755℃原始变质岩为中等压力产物。多硅白云母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属于叠加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本区的区域变质岩是多期变质作用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3.
274.
275.
276.
豫西蛇尾秦岭群P-T轨迹定量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能松 《地球科学》1990,15(2):145-155
河南省西峡县北部蛇尾地区秦岭群变质泥质岩系的黑云二长榴线岩中的石榴石成分环带是连续变质反应的结果。本文根据该岩石的石榴石环带成分定量计算了变质作用P-T轨迹。P-T轨迹样式表明,本区秦岭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大期:第一期发生在大陆碰撞带环境中,变质的温度压力演化受均匀地壳增厚及隆起侵蚀过程控制;第二期发生在岛弧环境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变质温压条件早阶段与深部上升的热流有关,中阶段受侵位的炽热花岗岩体控制,晚阶段受地体背冲推覆的构造过程制约。  相似文献   
277.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铜矿石榴石及其环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为矽卡岩铜矿床,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石榴石矽卡岩十分发育。通过类质同像端员分子百分比计算,石榴石划分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及钙铝—钙铁榴石三种类型,其中钙铝—钙铁榴石是本区常见的石榴石类型。发育于矽卡岩晶洞或空隙中的半自形—自形石榴石具明显的非均质性及发育良好的环带。环带状石榴石CaFe及CaAl端员组分具有三种变异方式。研究表明,石榴石环带及其非均质性不仅与石榴石类质同像端员分子百分比组成有关,而且与石榴石的生成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78.
皖南低~(87)Sr/~(86)Sr初始比的过铝花岗闪长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从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诸方面资料,论证了安徽休宁、歙县地区三个强过铝花岗闪长岩体的基本特点、侵入方式和岩浆起源,确认它们的成因既不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也不与火山作用有联系,而是与中、基性的火山-沉积柱部分熔融的中深成碰撞后岩株式花岗岩类有关。  相似文献   
279.
藏东南超镁铁质岩墙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南部出露有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超)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龄聚集在145~130 Ma之间。矿物学及岩石学结果显示:哲古错地区的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石源于150~180 km深处, 5~6 GPa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高比率的部分熔融; 碱性超镁铁质岩石源于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转换带,是低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 镁铁质岩石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压下结晶分离作用的改造,不能代表原始岩浆的成份。藏东南(超)镁铁质岩石是不同深度地幔物质不同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墙的出现指示了晚侏罗-早白垩印度板块北缘存在的高比率部分熔融的岩浆活动事件,暗示了地幔柱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80.
利用YJ-3000t和JL-3600t多顶砧压力机,以哀牢山造山带南部红河县大白能—乐育剖面上的天然块状斜长角闪岩为初始样品,在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斜长角闪岩块状样品脱水部分熔融实验:(1)保持温度T=950℃,加热时间t=100h不变,改变压力(1.0~3.5GPa)的实验;(2)保持温度T=950℃,压力p=3.0GPa不变,改变加热时间(20~300h)的实验。结果表明,1.0~3.5GPa、950℃、恒温100h的条件下,随压力升高,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0~1.5GPa)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2.0~3.5GPa)的矿物组合。3.0GPa、950℃条件下,随加热时间增加,实验产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的矿物组合(20~100h)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50~300h)。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结构决定了实验产物中新生矿物和熔体的分布。依据实验产物的矿物组合和新生矿物的分布特征,讨论了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的结构变化、变质反应以及石榴石冠状体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