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568篇
海洋学   498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东营市拥有未利用土地3013.3平方千米,其中万亩以上成片土地2232平方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9.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东  相似文献   
992.
993.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进口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我国石油的供需状况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石油进口的空间格局和运输线路,指出了中存在的问题:来源上过于依赖中东地区,线路上过于依赖海上运输和马六甲通道。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兴建中巴原油管道、扩容中哈和中俄原油管道、加快东海和南海油田的开发4 点建议,旨在改善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形势,打造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使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实现石油进口的海陆统筹。  相似文献   
994.
《地理教学》2008,(9):47-47
美国地质勘探局23日发布评估报告说,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储量估计达900亿桶。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万桶计算,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  相似文献   
995.
渤海滩涂湿地沉积物胶体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滩涂湿地沉积物胶体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根据渤海天津段滩涂湿地沉积物的结构和组成,选择代表性沉积物提取胶体,对胶体的粒径、ζ电位、电泳淌度进行了表征,系统测定胶体对可溶性油吸附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滩涂湿地沉积物胶体平均粒径为345.04nm;ζ电位、淌度中值分别为-0.47mV、-0.03μs-1V-1cm;交换吸附动力学模式适用于滩涂沉积物胶体对可溶性油的吸附作用,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0~24h,胶体对可溶性油吸附速率常数为9.434L/(g·h);胶体对可溶性油的等温吸附线为直线型,当水相中石油烃浓度低于某一值时,胶体不但不吸附溶液中的石油烃,反而使胶体中的残留石油烃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物质,其物化性质相近或优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环境兼容性和能够生物降解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系统地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种类及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投加过氧化氢、吐温-80和活性炭纤维等方法对筛选、分离自辽河口湿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的耐盐高效石油降解菌的优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最佳投加量为150mg/L;吐温-80的最佳投加量为160mg/L;活性炭纤维的最佳投加量为6g/L。3种优化条件下石油降解率均有增加,培养1周后,耐盐菌株在10℃下的石油降解率在40%以上,而在最适温度30℃下的石油降解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98.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9.
刘广志 《地球科学》2009,34(3):539-539
1949年初,北京解放不久,当时的人民政府企业部即在地质部门建立了新中国地质探矿队伍,组织解放前给日本、英国人当过钻工的一批人到北京参加钻探工作.那时候国家急需金属矿产资源以恢复破坏的重工业区,但用的是解放前遗留下的破旧钻探设备,钻的绝大部分又是坚硬的金属矿层.但即使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政府投入的钻机由1952年的10多台,猛增到1 200余台,增长了120多倍.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石油类污染中红外波段吸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21~26日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的双台子河和绕阳河,沿河流采集了水体样本28个,并且利用取自辽河油田的稠油和稀油标样,以及污水处理厂自然污水,进行水槽配比试验,获取不同油浓度水体样本9个;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石油类污染浓度和其在3.04~.1μm(波数2 400~3 300 cm-1)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采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定律,计算吸光度,分析有石油类污染水体在中红外波段3.0~4.1 μm(波数为2 400~3 300 cm-1)的吸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石油类污染在中红外的吸收特征主要体现在3.3~3.7μm(2 700~3 000 cm-1)范围内,在3.0~3.3μm(2 400~2 700 cm-1)和3.7~4.1μm(3 000~3 300 cm-1)表现不明显;(2)在3.3~3.7μm(2 700~3 000 cm-1)范围内有两个吸收峰,较强的吸收峰约位于3.412 μm(2 925 cm-1)处,次强的吸收峰约位于3 502 nm(2 850 cm-1)处;(3)在3.3~3.7 μm(2 700~3 000 cm-1)范围内,随着波长变化,石油类物质吸收光谱曲线呈现规则的变化趋势,随着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强度增强.本研究结果对于拓展中红外波段在探测水体油膜以及水环境和土壤石油类污染方面的应用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