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302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俞维贤  王彬  毛燕  杨继武 《中国地震》2004,20(4):347-352
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的鉴定研究,可将程海断裂中、北段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形貌特征分为6类,这表明该段断裂经历了长期多期次活动,强烈活动时间在中晚更新世;5件样品中均未见破裂类(Io)的石英颗粒,表明程海断裂全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频度相对较低。石英碎砾表面机械作用特征的分类统计研究显示:程海断裂中、北段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所经历的活动方式以粘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82.
The Bulong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in China, occurs in the Upper Devonian finegrained clastic rocks. The gold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an gently inclined interlayer fractured zone. They are hosted only in quartz-barite veins though there are barite veins and quartz veins in the ore district. The δ34S values of pyrite in the ores range from 14.6‰ to 19.2‰ and those of barite from 35.0‰ to 39.6‰, indicating that the sulfur was derived from the strata. 3He/4He ratio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pyrite are 0.24-0.82 R/Ra, approximating to that of the crust. The 40Ar/39Ar ratios range from 338 to 471,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tmosphere. 40Ar /4He ratios of ore fluids range from 0.015 to 0.412 with a mean of 0.153. Helium and arg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fluid inclusions show that the ore fluids of the Bulong gold deposit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rust.  相似文献   
83.
煤内生裂隙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对煤层裂隙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性质、与煤层的组合关系等的研究,认为煤内生裂隙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由于脱水、脱挥发分、煤体积收缩作用产生或者是由于煤化作用生成的水、气体及温度升高,孔隙产生膨胀,形成异常高压产生的;裂隙的发育方向因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区域上具有一致性,且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内生裂隙属于张性裂隙。  相似文献   
84.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4):37-38,4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5.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86.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7.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发育自由生长层,表明{210}面是F面,其生长机理受二维成核层生长所制约。除简单的五角十二面体外,其他形态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也发育有自由生长层。{210}面上的正条纹有些是由{100}面上生长层的边缘台阶在{210}面上叠堆形成,另一些正条纹则是{210}面上生长层边缘台阶堆叠的产物。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花样研究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由30~50nm大小的核团经自动定向附生作用形成,每个核团不是单晶体,而是由许多早先在溶液中形成的小微晶聚合而成。这些特征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在溶液过饱和度极高和温度梯度小的理想环境中形成,它的形成与杂质无关。PBC理论和唐纳-哈克定律能较好地解释自然界中黄铁矿晶体{100}面上普遍发育自由生长层、而{210}面上自由生长层极为罕见的原因。除日本释迦内矿区黑矿之上的浮岩凝灰岩中产生出负条纹黄铁矿晶体外,在石英脉型金矿床中也有负条纹黄铁矿晶体产出。  相似文献   
88.
对武定迤腊厂铜矿成矿期石英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坪年龄为(784.25±0.95)Ma,等时线年龄为(783.93±8.59)Ma.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武定迤腊厂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晋宁-澄江期是该矿床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89.
水位下降卸荷诱发库岸边坡快速失稳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某工程现场岩质边坡为例,采用与传统裂隙水压力分布不同的水压力分布方式和边坡裂隙中可能发生的水锤效应相耦合,分析研究了岩质边坡发生滑动的机理及稳定性。研究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水压力分布方式较为符合边坡中的水压力分布实际情况,可以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稳定系数。当考虑水锤效应时,岩质边坡的稳定系数大大降低,说明水锤效应加剧了边坡破坏失稳的过程。本文所采用的水压力分布方式与边坡裂隙中的水锤效应相耦合的计算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0.
石英脉型辉钼矿矿床多建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柏松  王成良  张方君 《物探与化探》2004,28(2):114-115,118
通过对石英脉型辉钼矿床水系沉积物和区域成矿带多建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为寻找石英脉型钼矿床提供地球化学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