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17篇
  免费   7502篇
  国内免费   8869篇
测绘学   3022篇
大气科学   5772篇
地球物理   4039篇
地质学   37132篇
海洋学   3220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5274篇
自然地理   3163篇
  2024年   331篇
  2023年   1380篇
  2022年   1620篇
  2021年   1878篇
  2020年   1465篇
  2019年   1836篇
  2018年   1269篇
  2017年   1269篇
  2016年   1450篇
  2015年   1765篇
  2014年   3302篇
  2013年   2432篇
  2012年   3070篇
  2011年   3126篇
  2010年   2624篇
  2009年   2894篇
  2008年   2829篇
  2007年   2235篇
  2006年   2188篇
  2005年   2103篇
  2004年   1795篇
  2003年   1731篇
  2002年   1471篇
  2001年   1580篇
  2000年   1478篇
  1999年   1360篇
  1998年   1346篇
  1997年   1457篇
  1996年   1213篇
  1995年   1238篇
  1994年   1136篇
  1993年   977篇
  1992年   991篇
  1991年   899篇
  1990年   733篇
  1989年   587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11篇
  1948年   13篇
  194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土资源》2004,(1):15-16
提到农业地质,人们不应当忘记这个名字:爱尔。1916年这位年轻的英国剑桥大学地质系教授对土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废物会污染土壤。当他将一些土壤放到实验室研究时果然印证了他的设想。作为地质学家,他认为消除土壤侵蚀的关键应是首先采用地质方法进行调查,根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南方一些金银矿床和锡—银多金属矿床中的银黝铜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分析对比,结合其光性、物理性质及与其它矿物连生组合特征,探讨了不同矿床(矿田)银黝铜矿的成因标型意义。并指出银黝铜矿可作为广西找银矿的标型矿物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生教授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举行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中国古竽物学会微体古物学分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分暨第六次不术年会于1996年1月24日到30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炭的和产、科研和大学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和学术研讨。大会共...  相似文献   
24.
国外煤层气地质评价和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热潮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先后在十几个含煤盆地进行了煤层气的研究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仅西部的圣胡安全盆地和东部的黑勇士盆地成绩斐然,其它含煤佃地目前只是边革层气区,即使是在圣胡安和黑勇士盆地内,煤层气产量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圣胡安盆地75%的煤层气产量来自盆地的北部的一个面积约780km^2的高产区黑勇士盆地人有煤层气田18个,而80%的产量来自5个高产气田,由此可见,搞好综合  相似文献   
25.
26.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
A workshop of the IGCP-473 was held in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 from August 9-21. It was attended by more than 70 scientists, including 29 from outside of China, i.e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Japan,Russia, United Kingdom, South Africa,Mongolia, Kyrgyzstan, and Khazakstan. The workshop was superbly organized by a team led by Prof. Mao Jingwen of Institute of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29.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