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8篇
  免费   810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测绘学   382篇
大气科学   1183篇
地球物理   578篇
地质学   3760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了头滩子地区的土壤金异常晕,该区土壤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不明显。指出了构造、热液、地层岩性三位一体控制着金的矿化与成矿。特别是断裂构造是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2.
据国际联合矿业公司(ICMI)称,该公司在秘鲁Pachapaqui多金属矿地钻探发现了新的铜、锌矿化带,该发现有相当大的潜力,增加了该矿地的资源。 该公司说,表面厚厚的角砾岩体似乎与矿脉相接,沿东西延伸至少200米。此外,该公司正评估400-500米角砾岩简的表面含金潜力和靠近该矿地的两个有名的采矿区的岩体。  相似文献   
83.
采用简易、快速、经济的洞壁应力恢复法对某工程边坡勘探平硐洞壁应力场作了系统测试, 并采用FLAC2D软件对测试成果作了斜坡初始应力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斜坡应力场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分带性, 应力量值随硐深曲线具有典型的驼峰式特征, 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斜坡应力场的系统测试和研究。成果对认识斜坡岩体的变形破裂及卸荷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85.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南堡凹陷周边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笔者通过对区内碳酸盐岩的薄片鉴定、化学分析、烃源岩分析、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不具备生油能力,其油源为南堡凹陷古近系生油岩,且古近系生油岩生油母质较好、成熟度高、厚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晶间孔欠发育,早期裂缝基本被充填完全,晚期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区内主要发育有4类盖层,且储盖组合良好,发育有不整合油藏和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86.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相似文献   
87.
重点论述了灵宝钼矿资源的主要分布范围、地层构造、成矿类型、地质条件及成矿地质背景;境内已发现了南、北两个区域成矿带,有斑岩和脉岩型两种矿化类型,发现了6处钼矿点及与其伴生的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以浸染状为主,品位变化较大,矿体主要受岩株或岩脉所控制.对目前灵宝钼矿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钼矿资源的综合勘查和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议,证明了在灵宝地区具有进一步寻找钼矿资源的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88.
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的伴生金;二是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化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金箔箐断层上、下盘的角砾状蚀变岩内,空间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邻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本区相似,在成矿地质年代上作以类比推测,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生晕样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及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89.
在分析传统潮位测量方法、潮位模型及GPS RTK潮位测量缺陷的基础上,给出GPS PPK远距离在航潮位测量的方法。系统地研究GPS PPK在航潮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流程,并对潮位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GPS PPK高程质量控制、船舶姿态改正、动态吃水改正、潮位数据提取、垂直基准转换5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确定测量船测量期间的在航潮位。试验结果表明,GPS PPK在航潮位测量方法具有实施简便、精度较高及稳定、可靠、作用距离长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航道在航潮位测量中。  相似文献   
90.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gold and silica was experimentally, confirmed and calibrated at 200 °C: $$\begin{gathered} Au^ + + H_3 SiO_4^ - \rightleftharpoons AuH_3 SiO_4^0 \hfill \\ \log K_{(200^\circ C)} = 19.26 \pm 0.4 \hfill \\ \end{gathered} $$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show that AuH3SiO 4 0 would be far more abundant than AuCl 2 ? under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suggesting that silica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chloride as ligands for gold transport. In systems containing both sulfur and silica, AuH3SiO 4 0 would b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an Au (HS) 2 ? as the proportion of SiO2 in the system increases. The dissolution of gold in aqueous SiO2 solution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reaction: $$\begin{gathered} Au + 1/4O_2 + H_4 SiO_4^0 \rightleftharpoons AuH_3 SiO_4^0 + 1/2H_2 O \hfill \\ log K_{(200^\circ C)} = 6.23 \hfill \\ \end{gathered} $$ which indicates that SiO2 precip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governing gold deposition, and thus explains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silicification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