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1篇
  免费   1499篇
  国内免费   2786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979篇
地质学   7865篇
海洋学   958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512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贵州泥堡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泥堡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的萤石、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和单个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其中的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的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的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的原因,后期的断裂带活动引发的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2.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夹在南、北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的一套活动类型的上三叠统朗杰学(岩)群,许多地质工作者对其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变形变质、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过研究。作者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已往区调工作获得的实际资料,以(构造)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沉积古生物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该岩(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认为:朗杰学(岩)群地层层序自老至新为宋热(岩)组、江雄(岩)组和姐德秀(岩)组(章村岩组);郎杰学(岩)群的构造样式为一"Ω"型两翼不对称的复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963.
解析信号本质上是一种全通滤波器,由于其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信号包含的信息特征。该方法不仅是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也是检测信号局部特征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对实信号的解析信号处理得到复信号,由该复信号的振幅,能清晰地刻画信号能量空间分布特征。模型试验表明,解析信号振幅方法减小了常规化极方法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引起假异常的问题,使地下磁性体与振幅中心位置对应。尤其在低纬度或地形切割较大的地区,该方法更具优势。将该方法应用于老挝爬立山铁矿区实测磁异常的分析,由此圈定了磁铁矿分布位置,并由区内56个钻孔证实该推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4.
对云南、海南、江西、湖北、河南、新疆、浙江、山东、辽宁等27个省185个典型金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重砂矿物对金矿具有良好的响应,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铅矿、辰砂等对寻找金矿具有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斑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重晶石+闪锌矿+白铅矿+金红石,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毒砂+雄(雌)黄,而造山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辰砂。不同区域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也各有差异,闪锌矿为南方各省金矿床的特征矿物,辰砂和白钨矿为北方地区金矿床的特征矿物,重晶石和白铅矿为西部地区金矿的特征矿物。综合研究认为,自然重砂具有直接找矿和指导找矿的作用,按照特定成因类型和区域金矿床所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建立矿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5.
根据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所累积的自然重砂数据资料,统计了全国各省72个典型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的类型的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4种类型的银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展现这4种类型矿床的重砂矿物组合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不同矿床类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6.
董亮琼  隋真龙  董国臣  潘彦宁  何勇 《地质通报》2014,33(12):1941-1948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萤石矿所反映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携带的对各类型萤石矿的指示特征,统计了浙江、湖南、湖北、青海、广西、福建、安徽、新疆、甘肃、河北共计10个地区23个典型萤石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报出率,分析得出热液型矿、后期热液型及热液充填型3种类型萤石矿床各自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和标型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各类型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示各自的特点。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于新一轮的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7.
贺洋  徐韬  文辉 《地质通报》2014,33(12):2005-2010
在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平台下,通过对四川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中的全省自然重砂矿物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开展了四川省自然重砂异常圈定及异常区带划分。结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相关信息认为,自然重砂异常在矿产预测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部分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所划分的自然重砂异常可作为全省开展相应矿种找矿工作部署的综合信息之一,可为省级找矿预测提供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968.
969.
黔西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煤层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地区处于特提斯与滨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多期性质不同的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错综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根据构造变形的差异,可划分为织金-纳雍NE向构造变形区、水城-紫云NW向构造变形区和黔西南复杂构造变形区。在野外地质的基础上,结合微观变形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认为黔西地区构造变形属于上地壳低温-中低温环境下的脆性-脆韧性变形;由于黔西地区基底构造相对稳定,成煤期后断块内部变形较弱,煤储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构造裂隙,有助于渗透率的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70.
The basement of the Romanian Carpathians is made of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periGondwanan terranes variably involved in the Variscan orogeny,similarly to other basement terrains of Europe.They were hardly dismembered during the Alpine orogeny and traditionally have their own names in the three Carpathian areas.The Danubian domain of the South Carpathians comprises the Dragsan and Lainici-Paius peri-Amazonian terranes.The Dragsan terrane originated within the ocean surrounding Rodinia and docked with Rodinia at ~800 Ma.It does not contain Cadomian magmatism and consequently it is classified as an Avalonian extra-Cadomian terrane.The Lainici-Paius terrane is a Ganderian fragment strongly modified by Cadomian subduction-related magmatism.It is attached to the Moesia platform.The Tisovita terrane is an ophiolite that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Dragsan and Lainici-Paius terranes.The other basement terranes of the Romanian Carpathians originated close to the Ordovician NorthAfrican orogen,as a result of the eastern Rheic Ocean opening and closure.Except for the Sebes-Lotru terrane that includes a lower metamorphic unit of Cadomian age,all the other terranes(Bretila,Tulghes,Negrisoara and Rebra in the East Carpathians,Somes,Biharia and Baia de Aries in the Apuseni mountains,Fagaras,Leaota,Caras and Pades in the South Carpathians) represent late Cambrian—Ordovician rock assemblages.Their provenance,is probably within paleo-northeast Africa,close to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The late Cambrian-Ordovician terranes are defined here as Carpathian-type terranes.According to their lithostratigraphy and origin,some are of continental margin magmatic arc setting,whereas others formed in rift and back-arc environment and closed to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s.In a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the continental margin magmatic arc terranes were first that drifted out,followed by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rranes with the back-arc terranes in their front.They accreted to Laurussia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Some of them(Sebes-Lotru in South Carpathians and Baia de Aries in Apuseni mountains) underwent eclogite-grade metamorphism.The Danubian terranes,the Bretila terrane and the Somes terrane were intruded by Variscan granito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