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30篇
地质学   50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1996年阿图什6.9级地震参数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荣 《内陆地震》1997,11(2):154-159
对通过计算机定位得到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基本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对该次地震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主为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 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  相似文献   
33.
利用前兆事件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4,26(2):140-150
对某些类型的主震事件, 进行中短期预测也许是可能的. 利用Varnes, Bufe和Varnes提出的破裂时间法模拟前兆地震能量加速释放模型,通过实际观测资料与理论公式的拟合, 可以建立主地震事件的中短期预测技术, 用以确定表示主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大小. 本文使用的是云南区域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覆盖的时间段为1965~2002年. 统计分析表明,在此37年时间内,等于或大于2.5级地震资料是相当完整的. 本文对云南地区的30次主震事件进行了模拟,其中25次主震事件由前兆序列模拟得到的预测时间和震级与实际值相当接近,主震震级预测精度约0.57个震级单位,假定已知前兆序列中最后一次事件,则预测主震发生时间误差约0.64年.对另外的5次主震事件,由于没有足够的前兆事件来充分确定前兆能量加速曲线或是存在对能量加速释放曲线的干扰事件,而不能进行破裂时间法模拟.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云南是破坏性地震和中小地震活跃的地区,因此,主地震与前兆事件最佳搜索半径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主震矩与系数k,m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利用主震地震矩与系数的关系和限制指数m的取值范围,可进一步缩小预测时间和预测震级的最佳拟合区范围,提高了模拟主震事件的预测精度. 本文采用破裂时间法对30次主震事件进行拟合,80%以上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显示出该方法在预测已知主震事件序列的能力方面大有希望,因此,利用前兆事件对未来主震事件进行中短期预测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34.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5.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6.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37.
华北地区700年来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前地震断层相互作用问题已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一条断层的破裂可以影响附近其他断层趋于破裂的进程,两条断层间的确切作用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破裂机制、错动量和介质力学性质。本研究给出了华北地区700年来由于长期构造加载及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ACCFS)的演化过程。长期构造加载场由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平均应变率场给出。关于历史地震断层破裂参数的估算,根据的是华北地区有现代仪器记录的大震资料归算地震烈度与断层破裂长度、震级和地震矩的统计关系;根据地质调查得到的地震断层走向、倾角以及本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估计滑动角。考虑粘弹性成层介质地壳模型,计算长期构造加载和地震形变(同震及震后介质粘弹性驰豫变形)造成的累积应力场变化。将累积应力场变化投影到后续地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得到△CCFS,并研究其对后续地震发生的触发作用。对1303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49个M≥6.5地震研究结果表明:ACCFS对48个后续地震中的38个有触发作用,触发率达到79.2%。应用当今累积应力场变化于华北地区1303年-2003年发生的M≥5地震,我们发现触发率达到75.5%,于1976年以来发生的M≥5地震触发率达82.1%。未被触发的地震中有些是发生在断层破裂区附近的余震,很可能是由于历史地震破裂参量估计的误差落入影区中,若排除这些影响,触发率会更高。研究表明ACCFS与发生的后续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前ACCFS显著上升的地区包括渤海及其邻域地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和太原盆地,其地震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2000米以上脆性变形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主孔2000米之内,存在复杂的脆性破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根据其充填物的特征,可划分为由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物充填的微破裂,发育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薄膜或擦痕线理的微破裂和既无矿物充填、也无矿物薄膜的微破裂等3种不同类型的脆性应变现象,它们依次代表早、中、晚和深、中、浅3个不同构造层次的脆性变形。初步分析表明脆性变形阶段存在有以南东东-北西西向为主导的挤压作用、北东-南西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南北向挤压作用和垂向伸展作用等4期构造应力场。郯庐断裂东侧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区域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脆性和脆-韧性转换带,制约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侵位的主导应力作用方式为自南东东往北西西方向的挤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劈裂法受试验条件的影响很难得出理想的结果,而水压破裂试验有试件受力载荷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优点,测得的抗拉强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研究水压破裂法测试岩石抗拉强度的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用统计断裂力学整理试验结果,并与巴西法作了比较。试验表明,用威布尔二参数模型的统计断裂力学方法研究岩石抗拉强度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0.
介绍并讨论了现代地震学时期发生的最大大陆板内地震的1000多次余震的空间分布。其数据是由8台便携式数字测震仪组成的台网在主震后17天开始用3周时间记录的。我们已计算了高质量的单一事件位置,所基于的是由这个地区震级为2-5 的地震确定的一维速度模型。余震定位揭示出活动集中在一个近东走向的向南倾斜的面上,呈梯形分布。活动带沿走向逐渐变短,从深度约为5 km的浅部长度约为45 km到 35 km的深度不足25 km。整个破裂区面积约为1300 km2。我们估计主震的静态应力降为16±2 MPa。余震扩展到几乎整个地壳,集中在10 km深的上地壳,和约26 km 深的下地克。断层破裂没有在地表出露,也不知道它在2001地震前是否是活断层。余震数据与布季主震一致,主震是由夭折裂谷的拉张作用形成的断层在收缩过程中的重新激活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