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34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102.
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南是金、锑、汞、砷、煤矿集中分布区,汞、砷在土壤中背景值高于一般土壤的20倍,汞高出14~5000倍,属于高砷、汞、氟环境背景区,由于矿业活动不合理,加剧了区内土壤、水体污染,存在砷、汞、氟等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103.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砷释放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查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采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江汉平原典型砷中毒病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区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承压水的砷质量浓度为0.23~2 621 μg/L。地表水较地下水具有更负的δ13CDOC、δ13CDIC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DIC值在-11.9‰~-3.99‰之间,溶解性有机碳的δ13CDOC值在-28.5‰~-19.6‰之间。地下水的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ρ(As)呈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的降解促进了As的富集。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δ13CDIC和ρ(DOC)均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是导致δ13CDIC贫化的重要过程,微生物作用下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是地下水中无机碳的重要来源。此外,江汉平原少数高砷地下水呈现较大的δ13CDIC值,推断江汉平原高砷含水层强还原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产甲烷过程导致了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碳酸根在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碳酸根在各种因素颗粒物上的吸附程度上大小顺序为:赤铁矿〉δ-MnO2〉水锰矿〉SiO2,最大吸附量可达到约2mgC/g吸附剂,且最大吸附值均在天然海水pH(pH8)左右。在低PH时,碳酸根对NaCl介质中砷酸根的吸附没有影响,在高pH时,则降低了砷酸根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量,因此碳酸根的存在对其他阴离子的吸附会产生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达索普浅孔冰心中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达索普浅孔冰心的离子分析,得出达索普冰种从1983年到1995年年降水量波动减少,且该冰川没有受到人类活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高纯铅中微量砷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7.
武山铜矿北矿带ICu矿体砷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民 《矿产与地质》1999,13(5):283-288
武山铜矿化矿带ICu矿体是高砷矿体,分析了砷在各金属矿物中含量及分配情况和含砷量的分布规律,确定了高砷采场或矿段,指出了进行矿石质量控制,配矿管理的降砷途径。  相似文献   
108.
109.
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砷污染是影响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入手,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地下水中砷的来源及其聚集、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认为高砷地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地形、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的背影有关。聚集于地层中的砷,由于环境的变化,从非游离态转化为游离态,在地下水动力的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10.
皖南南陵地区首次发现砷菱铅矾, 砷菱铅矾主要产于交代石英岩的含金氧化带中, 多与石英连生。主要伴生矿物是自然金、辰砂。X 射线粉晶衍射、化学分析和光学测定手段对该矿物进行了初步的矿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