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78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亚铁氰化钾提高原子荧光法测定砷锑铋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凡 《岩矿测试》1992,11(4):361-362
  相似文献   
72.
张忠  龙江平  张宝贵 《地质论评》1995,41(4):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亲石地球化学性质决定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岩矿石中铊含量>10×10~(-6),5×10~(-6)—10×10~(-6),1×10~(-6)—5×10~(-6),分别为矿床、矿田和矿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3.
刘铁庚  龚国洪  叶霖 《矿物学报》1995,15(3):286-290
锌水绿矾产于陕西省南部红土石黄铁矿矿床氧化带。集合体呈钟乳状或皮壳状,单晶为短柱状和不规则粒状,极易溶于水。颜色为黄绿色或翠绿色。主要化学成分:ZnO16.35%,FeO8.86%,SO328.30%,H2O44.33%。分子式为(Zn,Fe)SO4·7H2O。主要X射线粉晶谱线是:0.4880(100),0.2739(80),0.5439(30),0.3225(30)和0.2476(30)um。它的化学成分和粉晶数据均与水绿矾(FeSO47H2O)或人工合成的锌水绿矾相似。  相似文献   
74.
75.
76.
我国砷中毒病区的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1999,19(2):135-139
我国饮水型砷中毒的流行屡见报道,台湾嘉南,新疆奎屯,内蒙古河套及山西大同等地是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病区。病区多为河湖相和滨海相沉积,粘土,粘土质淤泥和有机淤泥层发育,为富含有要质的还原环境,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为0.2-0.6mg/L。有时还有氟,腐殖酸,甲基胂酸和某些烷烃类等的有害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77.
78.
79.
土壤环境中砷元素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省英  冉伟彦 《物探与化探》2006,30(1):83-86,91
论述了各环境介质中砷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出土壤第Ⅱ环境中的砷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砷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且主要以稳定矿物形式存在;但当土壤砷总量高时其可溶性砷量亦相应高,砷在土壤中易形成Fe、Al、Ca型砷化物而被固定;当土壤pH值增高至中性或碱性时,砷易转化为迁移能力更强、毒性更大的三价砷。砷对作物、人体生态系统危害作用明显,砷通过蔬菜对人体的危害甚于谷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中砷污染。  相似文献   
80.
黄铵铁矾的化学合成实验表明,调整到合适的pH值及介质浓度,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黄铵铁矾的快速形成。影响黄铵铁矾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及硫酸铁介质的浓度。常温下,当pH值在2.6~3.10时,24小时内即有黄铵铁矾沉淀出现,两天内则有大量黄铵铁矾生成;在90℃左右时,形成黄铵铁矾的溶液pH值范围增大至1.20~3.10,而且在该范围内,pH值越大越利于黄铵铁矾的形成。高硫酸铁浓度有利于黄铵铁矾的形成;硫酸铁浓度较高(大于0.05M)时,形成较纯的黄铵铁矾矿物;而低浓度时,生成的黄铵铁矾常常含有水绿矾及胶体状的红色无定形羟基硫酸铁杂质。黄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