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2篇
  免费   2168篇
  国内免费   2988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677篇
地质学   10146篇
海洋学   603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731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德臻  李龙等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37-342,347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对其中段沙湾子-大老虎店段进行了重点解剖。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结合构造形迹特征,对该断裂带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大地构造意义。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及深震剖面上都有明显的反映。对断裂带上韧性剪切带、碎裂岩带、推覆构造、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自新太古代至今长期活动的构造活动带,控制着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962.
嵩县雷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次生富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条典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入手,通过对其次生富集带的分析,对比,归纳,揭示出次生富集带的深度,厚度和品位变化规律,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从次生富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63.
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按矿床形成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1)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主要以洛南-栾川钼(钨)多金属斑岩组合成矿系统为主,成岩方式为壳幔同熔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浅成侵入与定位;(2)构造-建造-流体成矿作用,按不同构造作用层次再细分为中深层次的构造作用(主要形成韧性剪切带型矿床)、浅层次构造作用(主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964.
尹安 《地球学报》2001,22(3):193-230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地质历史显示出,自从约70Ma印度板块-亚洲板块开始碰撞支来,至少有1360km的SN向缩短量被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所吸收,导致新生代青藏高原最终构造格局明显的地壳缩短作用,大约开始在始新世(50-40Ma)。这一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在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和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及祁连山,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历史强烈地控制着新生代变形历史相应变分布,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羌塘地体三叠系复理石杂岩的广泛出现,在空间上可能和青藏高原中部的新生代逆冲作用和火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的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地震特性的显著差异是中生代和新生代2种构造的表现形式,而前者对第三纪局部缩短的收缩变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导致自由水释放进入青藏高原中部的上地幔和下地壳,并引起岩石圈地幔和地壳中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65.
姑婆山花岗岩西南缘矽卡岩风化带含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研究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以及其上部风化土壤中各不同分层中金含量变化情况,分析金在矽卡岩风化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机制,认为相对还原、碱性的C层是主要含金层,所形成的“泥巴矿”金矿化及矿床是一种新的金矿化和矿床类型,具有找矿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66.
俯冲带深部物质的非均匀流变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计算表明,俯冲带深部主要矿物相的流动强度差异很大。俯冲带矿物流动强度的差异和构造环境复杂性预示着俯冲带深部物质变形是非均匀的,这种非均匀性是控制俯冲带内许多地质、尤其是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俯冲带构造物理背景和俯冲带深部矿物流变性质变化,研究了俯冲带深部非均匀变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板舌变形的几何形态、俯冲带火山活动性、中、深源地震活动性、板舌下插深度和消减过程与俯冲带非均匀变形的相变性。  相似文献   
967.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及未来强震危险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研究发现,这条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不仅与所处的区域地壳运动状况有关,而且与该活动断裂带的规模、形态,断裂带的构造组合及断裂带的运动条件等密切相关。在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还沿断裂带划出了三个未来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68.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源分析、碎屑岩成分特征和区域构造综合对比表明毛坪变质沉积岩系的主体属古生代秦岭古岛弧弧前沉积。该岩系位处秦岭商丹带东部,是南、北秦岭结合时首先发生点接触/碰撞的部位。南、北秦岭的结合由石炭纪早期的点接触/局部碰撞到中三叠世末最终全面碰撞造山的完成,其间经历了晚海西期的长期板缘构造演化。毛坪地区变形序列和构造发展反映出这一独特的演化进程,为研究南、北秦岭以及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时代和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69.
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渡河断裂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度河断裂的几何学分段、运动方式和剩余变特征,指出晚更新世以来雾渡河断裂可能较为稳定。在暂不考虑全断层同时滑破的前提下,分段计算各段潜在地震强度为5.0≤M≤6.0。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