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闽北萤石矿资源丰富,矿(点)床众多,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矿体赋存于沿断裂分布的硅化破碎带中。赋矿硅化带走向主要为北东、北北东向,次为近南北向。通过调查发现:区内赋矿硅化带K_2O/Na_2O为12.31~20.50,远高于围岩花岗岩8~15倍,具有较强钾化现象;F、Mo、Ag、As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围岩(2~30倍),Au、Sb略高于围岩;Au、Ag、As、Sb、Hg等元素自浅部向深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2.
据粤赣高速公路设计方案,拟建新丰江大桥将从河源断裂附近通过,桥址选择在断层上盘或上下盘,关系到大桥的安全稳定。经论证,桥位应选择在断层下盘硅化岩上,其理由为:(1)按规范要求,桥址在断裂附近通过时,应在同一盘,最好是下盘。(2)邵武-河源断裂虽然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裂面已东移至红层与硅化岩交界处,硅化岩是中生代断裂活动标志,到新生代与砂岩、花岗岩都已成为断裂下盘,已不是断裂活动标志。(3)硅化岩是坚硬而且强度大的岩石。  相似文献   
83.
热液体系中Si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PH和硅浓度条件下,实验标定了Au-SiO以及Sn-SiO2之间的络合反应:Au^++H3SiO4^-之间的络合反应:Au^++H4SiO=AuH3SiO4 lgK=-1.65436+9611.21/T;Sn^4++4H3SiO4^-=Sn(H3SiO4)4;lgK200c=42.73。通过与Au-Cl、Au-HS以及Sn-OH络合物迁移能力的比较,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P睡EH条件下,A  相似文献   
84.
青城子矿田高家堡子大型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利  姜瑛 《辽宁地质》2000,17(2):121-127
高家堡子金银矿床赋存于辽东裂谷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与盖县组变粒岩互层过渡中,容矿岩石主要为变粒岩、大理岩和硅质岩。帮床分布严格受推覆构造及其剪切作用形成的北东向剪切构造与层间肃离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以深成火山喷流流体为主,岩浆热流体叠加混合形成成矿热液。因此,高家堡子金银矿床成矿过程中地层岩性是成矿的基础,韧性剪切构造作用是条件,岩浆热液(硅化)是成矿关键。据此可以认为高家堡子矿床且  相似文献   
85.
海洋硅藻硅质细胞壁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硅藻具有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精美绝伦的硅质细胞壁,是海洋中进行生物硅化最主要的生物体。硅质细胞壁的形成同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硅藻细胞将硅酸从胞外转运到胞内;硅酸在细胞内的转移;在硅沉积囊泡(SDV)中的浓缩沉积;最后合成具种类特异性的细胞壁。重点介绍硅酸转运基因(SITs)的分子特征与作用机制;与生物硅化相关的三种蛋白即硅体蛋白(frus-tulins)、亲硅蛋白(silaffins)和侧壁蛋白(pleuralins)的结构与功能;硅质结构如何在硅沉积囊泡内最终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86.
湖北省咸宁市大幕乡一带分布的震旦系老堡组(Z2)l硅质岩出露地表,样品分析表明除铁局部超标外,基本达到玻璃用原料的要求开采条件。矿床成因类型初步确定为沉积型、沉积改造型,主要找矿方向为中厚层硅质岩和与断层有关的蚀变硅质岩  相似文献   
87.
88.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下白垩统地层为一套浊积海底扇沉积序列。在沙拉岗一带, 这套地层中发育一段明显的硅化层。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硅化层主要由硅化程度不等的硅化泥岩和硅化灰岩组成, 其矿物组成单调,主要包括石英、低温钠长石和被交代残余的方解石; 硅化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继承原岩为主, 而硅化灰岩则受硅化流体改造的程度较大; 硅化灰岩中的微量元素随着硅化程度的递进表现出4种类型的迁移规律, 硅化灰岩的w(∑REE)和w(LREE) /w(HREE)等指标均与硅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综合这些特征表明, 参与硅化层发育的流体可能是一种富SiO2 的偏碱性中低温热流体, 它的活动导致了硅化层的发育并可能和该区内锑矿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9.
以硅粉的1%,2%-10%(wB)将Nb,Mo,Ti,Ta,W等5种金属粉掺入硅粉中,用液硅渗透法(LSP)制务出系列掺杂硅化石墨样品,这对些样品抗折,抗拉强测试结果:Nb(6%)-硅化石墨性能最优,抗拉强度提高了20%-27%,Mo(1%),Mo(5%)掺杂效果次之,而Ti(7%),Ta(3%),W(7%)等的杂反使材料强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Nb(6%)掺杂使抗担强增强的原因在于,新的铌与碳的间隙化合物相的生成,减小了硅化石墨显微结构的尺寸,且使材料外层及内核结构均匀,致密,统一,因而能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缓冲裂纹扩张,增大承载截面,从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相反Ti(7%),Ta(3%)等掺杂后,尽管使材料外层结构致密,但内部结构疏松,晶粒,孔隙尺寸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外结构极不统一,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0.
贵州瓮福磷矿中的硅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瓮福磷矿中广泛伴生着硅化作用,硅化岩类型以其交代程度可分成弱硅化岩、强硅化岩及结晶硅化岩三类,三类间相互过渡,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配置关系。硅化岩的U、Th和稀土元素显示了热水沉积产物的特点,石英δ18O值,结晶硅化岩为18.83‰,强硅化岩为20.80~23.67‰,,依氧同位素分馏平衡计算的形成温度为:结晶硅化岩101~115℃,强硅化岩66~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