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24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11.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奈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坎坡斯盆地位于巴西大西洋大陆边缘,是一个中生代到古新近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的Garoupa,Carapeba,Namorado,Roncador,Marlim等深水油田的地质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各个油田开发的深入,对该地区的深水含油气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通过两个地区在构造演化,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12.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极为发育。叶状藻礁在沉积环境频繁变化作用下,与碎屑滩相、灰泥相共同形成独特的沉积序列。产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叶状藻生态适应范围较窄,不能忍受混浊的海水,喜欢清洁动荡中等水动力条件。野外很少见到相邻叶状藻片紧密生长在一起,其间空隙常充填亮晶方解石,表明叶状藻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蠕虫很可能参与了基底的建造,并成为叶状藻礁的先驱。  相似文献   
913.
重庆开县上二叠统长兴组红花生物礁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花生物礁露头的精细解剖和微相分析,研究了礁的内部构成和成礁模式。红花生物礁发育3期礁体旋回:礁A、礁B和礁C。礁A由生屑泥晶灰岩和骨架岩构成;礁B由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礁C由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红花生物礁造礁生物有钙质海绵、钙藻类、苔藓虫和水螅类,附礁生物为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等。单个礁体内,由下往上的生物演化为: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组合→钙藻类→钙质海绵+水螅类+钙藻类+苔藓虫组合→生物碎屑;岩性演化为: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生屑灰岩。礁B的生屑滩内生屑间为泥晶充填,生屑分选、磨圆较好,是由相邻的高能生屑滩侵蚀搬运到礁B侧翼低能区沉积形成。3期礁都发育在碎屑滩上,礁A为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礁,礁B和礁C在礁A形成的高地上成礁,为高能环境礁;单个礁体的完整成礁模式为:在浅滩之上,钙藻类大量生长、粘结吸附颗粒固结基底,钙质海绵和钙藻类在硬质基底上繁茂生长,形成具有抗浪格架的生物礁,礁体暴露水面死亡后遭波浪、水流改造形成生屑滩。  相似文献   
914.
桂中坳陷泥盆系生物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坳陷泥盆系盆地经历了五大演化阶段,包括早泥盆世的初始裂陷和初始扩展,中泥盆世的抬升和裂解,以及晚泥盆世的扩展—萎缩。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至晚泥盆世早期均有生物礁发育,但以中泥盆世的裂解阶段最为繁盛。泥盆系剩余重力异常总体特征表现为两高两低特点,其中心分别位于宜州、合山和马山、柳江附近。由重力资料划分出研究区的台地、台沟分布,再由地震异常圈定了中泥盆统分层系生物礁分布。在泥盆系应堂组—东岗岭组四个层段共圈出异常体17个,位于忻城县和大塘镇之间的异常体规模最大,面积达307km2。该带距离古断裂较远,油气保存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桂中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带之一。  相似文献   
915.
本文对大灰厂断层位移测点所在的八宝山断裂大灰厂段的断裂特征及地质时期的新活动特征进行了剖析。认识到在新生代以来断裂活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40年来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基线和水准测量)所得到的断层现今活动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既能够提供地震活动期和平静期的信息,也能够反映出不同地震活动时段的受力方式和应力状态。当观测周期适当加密时可以提供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包括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16.
川西上三叠统海绵生物礁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盆地西部在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沉积岩石单元为马鞍塘组。其中发育硅质海绵生物礁类型为点礁, 分布在马鞍塘组的上部。点礁组合为礁基、 礁核、礁翼、礁盖。现今出露礁体的分布主要沿着龙门山, 呈NE-SW向展布。海绵礁体的分布与造礁生物海绵的自身特点、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生物组合、洋流等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此, 认为生物礁分布在绵竹—江油一带, 分布于大陆斜坡上, 水体相对较深, 呈宽带分布, 礁体大小不一。现今礁体部分暴露于地表, 部分被推覆体或上覆地层覆盖。该生物礁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可以作为石油勘探的靶区。  相似文献   
917.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介绍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的工作流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内容,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18.
东昆仑马尔争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及其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东昆仑马尔争地区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地层剖面的深入研究, 详细阐述了东昆仑马尔争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生物礁的演化和层序地层,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生物群落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了12个造礁旋回, 归纳出5个三级层序, 并将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与扬子地台的二叠纪生物礁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了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生物礁发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19.
徐行  柴祎 《地震学报》2024,(1):1-24
重磁测量在海岛礁及其邻域的应用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由于海岛礁及邻域重磁场空间分布的梯度和幅度变化较大,又受地理环境与技术的限制,获取该区域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重磁测量信息较为困难,导致测量成果质量不高且产品单一,亟需科技创新来扭转此局面。本文系统分析了海岛礁及其邻域地理环境、重磁特征和相关测量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1)加强重磁测量技术方法的研究,构建高水平的立体观测系统;(2)深化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研究,丰富测量成果的输出方式;(3)充分利用海岛礁作为定点的中长期观测平台的天然优势,开展地球物理场的融合研究,拓展其应用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20.
礁滩体储层是中国目前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滩复合储集体发育,中奥陶统生物礁发育层位主要在一间房组,发育区集中分布在塔北、巴楚等地,并以开阔台地台内点礁方式出现。HD23井区内共有奥陶系探井4口,其中HD17井、HD13井、YW2井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都钻遇了托盘类瓶筐石(Calathium)障积礁,礁的厚度约5 m,礁的上下地层均为砂屑鲕粒灰岩和砂砾屑灰岩等滩相沉积,形成礁滩复合体。文中通过钻井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研究了HD23井区礁滩体的特征与分布。三维地震解释显示一间房组地层中存在一个厚度异常体,经分析认为该异常体就是局部异常发育的瓶筐石生物礁滩复合体,该生物礁滩体横向连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对该井区内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生物礁滩体加以研究,将为下一步奥陶系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