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24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31.
天津牡蛎礁是全新世以来海侵海退过程中在天津滨海平原留下的重要地质遗迹,是海陆变迁的佐证,对推演天津滨海平原的成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选用物探高密度电法探测手段对宁河县七里海罾口河南岸的牡蛎礁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布设了7个钻孔对高密度电法的探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技术能经济、快速、有效地探测地下牡蛎礁的分布。  相似文献   
932.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石炭纪生物礁的作用.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变冷事件之一,开始于泥盆纪末,结束于早二叠世,导致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石炭纪生物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在晚古生代冰期和石炭纪生物礁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未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受古环境和古气候影响,石炭纪生物礁经历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和演化史,并与晚古生代冰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石炭纪各时期生物礁的繁盛或衰落与气候回暖或变冷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3.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研究表明: (1)层控玉化硅质岩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的紫红色、灰绿色薄层状砂泥质板岩层中,层厚一般0.5~4 m;似层状玉髓多呈紫红色、灰绿色、烟灰色和无色等,透镜状燧石多呈紫红色及灰绿色似玛瑙纹圈层状。(2)硅质玉髓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其Al/(Al+Fe+Mn)均值为0.62,Zr/Hf均值为34.83,Sr/Ba均值除1个异常点外为0.50,V/Ni均值为0.37,ΣREE均值为5.11,δCe均值为1.02,δEu均值为0.86,LaN/CeN均值为0.85,总体显示淡水沉积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也有后期热液作用来源的部分加入。(3)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快速海退引起的淡水淋滤硅化作用形成的海底硬底构造或硅质壳;似玛瑙纹透镜状燧石及彩色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沉积期及沉积期后成岩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及后期热液侵入烘烤引起的紫色与绿色致色矿物或致色元素转变形成;角砾状燧石是由于后期秦岭强烈构造作用,引起似层状硅质玉髓上下岩层因软硬差异而产生的变形破裂作用形成的构造角砾岩。  相似文献   
934.
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布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整理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机制,根据地质条件的蓄水、渗水、净水三大功能选取地面坡度、地层岩性、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地下水涌水量、表层土壤污染程度、植被覆盖率、距地表水系距离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对各单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借助Mapgis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大部分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及较适宜区,且地层岩性和地表水系为主要影响指标,低影响开发措施布设时应该考虑地质条件的渗水和蓄水特性。  相似文献   
935.
藻类是泥炭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泥炭地藻类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特征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长白山金川泥炭地表层泥炭藓为试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附生硅质藻类遗存形态特征,发现大量硅藻壳体和金藻孢囊,还有少量金藻鳞片。这些金藻鳞片总体呈两头略尖的椭圆形,由圆顶、盾、V形肋、凸缘、刚毛等部分组成。鳞片长度范围在4~5μm,宽度范围在2~3μm。经比对前人研究,这些金藻鳞片属于金藻纲金胞藻目鱼鳞藻属(mallomonas)。金藻鳞片由于其硅质成分易于保存、分类特征明显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湿地环境监测和古环境重建的有效生物指标。目前我国金藻鳞片相关报道很少,需加强金藻鳞片分类学及生态属性调查,深入了解湿地藻类生物多样性,并为湿地环境评估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6.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的新模式, 而海上风电是我国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本文在分析广 东省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 分析了马尾藻藻礁建设在海洋风电场的适宜性和投放条件, 探讨了在广东省开展以人工藻礁 场 + 海上风电场为特点的融合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以及对于生态用海 、生态管海和海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研究 认为“海洋牧场 + 海上风电”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提高海域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7.
珊瑚礁地层中的暴露面是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 对地层层序的划分和研究珊瑚礁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手标本观察与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组成分析, 识别了南沙美济岛南科1井第四纪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典型暴露面, 剖析了主要暴露面与海平面变化及珊瑚礁发育演化的关系。在南科1井(NK-1)第四纪地层中典型暴露面附近以出现大量溶蚀孔穴和红褐色或锈黄色钙质结核为特征, 其碳氧同位素偏负, 并富集Al、Th、Fe和稀土元素, 具有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特征。南科1井全新世礁体发育在晚更新世暴露面之上, AMS14C和U-Th年龄数据证实美济岛全新世珊瑚礁生长时段与南海其他珊瑚岛礁一致, 主要发育在8.2~4.7ka时期, 该时段海平面的缓慢上升为珊瑚礁连续垂向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Sr同位素和古地磁年龄标定的南科1井更新世地层中的主要暴露面时代与南沙永暑礁和西沙群岛珊瑚礁地层中的暴露面时代基本一致, 主要暴露面对应于全球第四纪低海平面时期。  相似文献   
938.
基于2015年"灿鸿"台风暴潮期间的实测资料,应用三维数值模式(FVCOM),建立杭州湾周边海域台风暴潮数值模拟,分析风暴潮期间泗礁岛附近海域增减水过程以及时空分布,获得泗礁岛与大陆沿岸风暴潮增减水的差异性表现规律.结果显示:受台风"灿鸿"影响,泗礁附近海域出现最大增水约为0.6 m左右,最大减水0.4 m左右,同期芦...  相似文献   
939.
本文对海南岛南岸三亚湾2008~2009年海水的周间隔取样,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方法对其Sr/Ca、Mg/Ca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其比值(Sr/Ca=8.558~9.227mmol/mol,Mg/Ca=4.924~5.403 mol/mol)与全球各大洋和主要珊瑚礁区有明显地高异常偏差,而且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两个过渡期,三亚湾海水Sr/Ca比值波动幅度比Mg/Ca相对较大,且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水的Sr/Ca、Mg/Ca比值在时间和地域空间上的变化对珊瑚温度计标定的影响,及对不同站点建立的珊瑚Sr/Ca温度计进行了重新校正,并与分配系数法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利用珊瑚的Sr/Ca、Mg/Ca比值重建古SST记录时必须综合考虑包括海水微量元素比值变化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温度计标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940.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含气层,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对生物礁储层的勘探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表明:目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时差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关键技术;层拉平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的辅助技术,能近似反映古沉积环境;地震谱分解技术能够精细地刻画相带边界,但是对资料信噪比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