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超高压矿物硅尖晶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一个由70-80种奇异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一种成分特殊的尖晶石类矿物。该种尖晶石呈包裹体分布在毒砂中,28粒该矿物的平均化学成分:Na2O 1.58%,MgO7.52%,Al2O3 36.59%,SiO2 44.45%,FeO 8.72%,并含少量CaO和TiO2。经激光拉曼谱仪测试,一部分颗粒具有Franclinite(锌铁尖晶石ZnFe2O4)拉曼谱。根据尖晶石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得出两种分子式:(Mg0.52Na0.14Fe0.32Al0.74)1.72(Si2.00Al1.20)3.20O8和(Mg0.52Na0.14Fe0.32Si0.50)1.48相(Si1.50Al1.94)3.44O8。两种分子式都表明阳离子Si呈六配位占据尖晶石八面体晶格位置。Si离子呈六配位的硅酸盐。实验证明具有超高压性质,来自相当于过渡带400-670km的深部。表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古大洋岩石圈)的岩浆活动达到过渡带。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将硅尖晶石类等超高压矿物搬运到上地幔浅部的。  相似文献   
82.
宋小年  冯天培 《岩矿测试》2006,25(2):189-19019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铝丝(Al—1%Si)中Si及杂质元素Fe和Cu。确定了最少取样量和样品溶解方法,优化了元素分析谱线和仪器的测量条件。实验表明,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1叭%,相对标准偏差(n=6)低于1.4%,Si、Fe、Cu的检出限分别为8.5、1.0和0.4μg/L。该方法应用于快速测定键合硅铝丝中的各种元素,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3.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硅铁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利  袁园 《岩矿测试》2006,25(3):279-281
讨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si、Fe、Na时,四种水样前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采用HNO3^-HF体系微波消解、H3BO3掩蔽HF的方法前处理水样,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Si、Fe、Na三种元素的含量。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89.2%-106%。  相似文献   
84.
《岩矿测试》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各省地勘局中心实验室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反映分析测试技术的专业性科技期刊(ISSN 0254-5357,CODEN码YACEEK,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31/TD)。  相似文献   
85.
铝钒土是用来提取氧化铝的重要经济矿石,而氧化铝被冶炼为金属铝。评价铝钒土矿石的经济价值有两个重要指标:有效铝和活性硅。有效铝就是指利用模拟Bayer工艺条件下可以提出来的Al2O3的净含量。活性硅就是指在Bayer工艺条件下可以与NaOH反应的硅化物的含量。在低温Bayer冶炼工艺中,反应硅主要来源于黏土成分的溶解,随着工艺温度的提高,溶解的石英组分也会增加活性硅的含量。由于溶解的硅最后以硅铝钠方式沉淀下来,需要消耗NaOH,对成本有很大影响,所以活性硅的含量是铝矾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6.
在金伯利岩人工重砂中发现的“熔离小球”,直径多数<1 mm,除个别出现微晶外,均为非晶质,属于熔体淬火冷却产物。提供了29个小球的主元素分析和3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熔离小球”按成分可分为3种类型:(1)高铁钛小球;(2)硫铁镍小球;(3)浅色硅铝质小球。其中高铁小球w(FeO)高达99.39%,高钛小球w(TiO2)达45.90%,它们含MnO也偏高,最高达23.75%。Fe、Mn、Ti都属于高负电性元素,在熔体中与氧结合的键强度大,容易发生熔离。硫铁镍小球的w(SO3)变化于38.27%~51.95%,w(FeO)为0.31%~23.10%,w(NiO)为25.24%~61.05%。浅色小球w(SiO2)变化范围为24.01%~52.64%,Al2O3、CaO含量高但变化范围大,总体成分接近基性—超基性硅酸盐熔浆。主元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硫铁镍小球中发现了高镁(Fo=0.95)橄榄石捕虏晶表明,小球形成于金伯利岩岩浆的介质环境。此外高铁及硅铝质两种成分呈交生结构的两相小球的发现,暗示二者为熔离作用成因。小球的熔离作用可以应用SiO2-FeS-FeO的液态不混溶相图做出解释。认为小球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晚期阶段,相对富含CO2、SO3、FeO、MnO、TiO,在岩浆快速上升、快速降温、降压、熔体中出现了多种局部有序区的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87.
用大功率5kWCO2激光器为能源,以六甲基二硅胺烷[(CH3)3Si]2NH(简称HMDS)和NH3为原料,合成纳米非晶Si/C/N复相粉体。研究了HMDS流量和NH3对纳米复相粉体组成的影响。NH3的加入可以大幅度降低纳米复相粉体的碳含量,提高氮含量。Si/C/N纳米复相粉体的粒径分布范围为10~50nm,为非晶态。  相似文献   
88.
全站仪的X-Y倾斜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锦添 《测绘学报》1998,27(1):69-73
X-Y倾斜(水平度)传感器是当仪器整平后,对垂直轴的剩余倾斜值作垂直角和水平角的改正。本文论及光路、电路以及传感器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89.
华南晚古生代礁硅岩套的组成和分类及地质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多福  陈光谦 《地质学报》1998,72(2):97-10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热水沉积岩(矿)、细碎屑岩和泥灰岩、同怪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潜火山岩,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和热水沉积作用的产出方式,礁硅岩套可分为盆地型、台地型和过渡型三类。它是在特征地质背景下,在盆地演化的一定阶段内,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物、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岩浆作用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Quartz wa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its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i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W Guizhou and NW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artz in wall rocks.ores and that in association with hydrothermal silicification are distinctive in silicon isotope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s.Quartz in association with primary silicification is non-luminescent while that in wall rocks and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silicification exhibits striking luminescence.Based on the dynamic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isotop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rapid transport of aprimary siliceous fluid along the major deep fault system into subordinate faults before ore components deposited in favorable strata via penetration and metasomatism.Therefore,a deep origin is implicit for gold deposits of this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