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5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1599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8031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569篇
  1997年   505篇
  1996年   622篇
  1995年   571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38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广西高龙鸡公岩金矿床是广西地矿局在"八五"期间勘查并开发的第一个中型微细粒型金矿.矿体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地层第三段(T2b3)硅化砂泥岩中,直接受二叠系碳酸盐隆起边缘古侵蚀间沉积断面控制,应属于层控微细粒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2.
银多金属矿床中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内外几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银多金属矿床内产出的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中,除朗达矿床见有砷黝铜矿和含银砷黝铜矿外,较普遍共同发育有黝铜矿、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而后两者是最主要或主要的工业银矿物之一。按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的矿物命名原则,黝铜矿族矿物所含的Fe、Zn、Hg、Cd、Mn等不可作为矿物种的命名元素。蔡家营矿床的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以Fe、Zn含量近似而有别于其余矿床的富Fe贫  相似文献   
993.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f 5 gold deposits connected with alkaline rocks show that quartz separated from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contains abundant three-phase CO2-NaCl-H2O inclusions and two-phase CO2-dominated ones,measuring 5-20um in diameter,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are mostly within the range of 150-300℃,and the salinities,mainly 0.2wt%-12 wt%(NaCl),Gold mineralizations occurred at depths of 1.4-2.8km,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 of fluid composition is that among the cations,Na^ in dominant,followed by K^ ,Ca^2 ,among the anions,Cl^-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SO4^2-,In the evaporate,H2O is dominant,followed by CO2,The pH values are mainly within the range of 6.5-8.5,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are alkaline in nature.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ore fluid is composed mainly of magmatic water.With the dropping of temperature in the ore fluid,the contents of CO2 decreased while the salinity increased.The relations between Au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ore fluid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se deposits,Chlorides,H2S,SiO2,CO2,etc.in the fluid all are involved in the mig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Au.  相似文献   
994.
方维萱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3):392-400
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了二台子铜金矿内长石炭酸(角砾)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晚泥盆世-石炭纪,在区域幔羽构造作用下,深部热流体沿先存在构造通道上升进入镇安二台子三级热水沉积盆地之中,形成了石英重晶石炭酸角砾岩、碳酸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钠长岩、钠长石碳酸岩,受同性断裂及层位控制明显,并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及普遍金矿化。燕山期,具有幔源特征的深部含矿热流体在北东、北西向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四川西部夏塞银多金属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和矿化发生的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测定了该矿区绒依措和若洛隆花岗岩的Rb_Sr年龄和钾长石、黑云母及主要银矿化阶段石英的40Ar/39Ar年龄及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花岗岩的结晶年龄约为93Ma,银矿化年龄约为75Ma。矿石硫可能源于花岗岩,但不能排除源于弱沉积围岩的可能性;矿石、花岗岩和弱变质沉积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铅主要源于上地壳,少量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996.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97.
胶东金矿集区矿石中普遍含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某些矿床中还见有富含炭质的断裂破碎带.成矿溶液中含有大量的SO4^2-、HCO3^-、CO2和有机质等的含硫和含碳组分.矿石硫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重硫,结合胶东金矿主要成矿时期(早白垩世)特殊的地质背景、同期海水硫酸盐δ^34S平均值(约+16‰)及现代海水沿NE-NNE向断裂倒灌情况,笔者认为,硫的主要来源与海水硫的大量补给有关.而根据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形成金矿床中方解石的物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前寒武系碳酸盐岩.浅表环境下成矿金属元素及硫、碳等物质在热液对流系统中的大规模循环是成矿的关键,SO4^2-与S2^-之间的临界转化是制约成矿金属元素活化-迁移-聚集的重要因素,而含碳组分(CO3^2-、HCO3^-、CO2和有机质)则有利于Au、Cu、Pb、Zn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含硫和含碳组分的循环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反应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大瑶山区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床地层、岩浆岩含矿性的分析,并进行断裂构造作用多期性的分析和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的讨论,认为该区深部地层和岩体中的金元素在次火山—斑岩期后断裂构造热液的作用下逐步向上叠加、富集成矿;矿体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构造-热液作用导致次火山岩、斑岩体或周围地层产生破碎,并使成矿热液沿裂隙充填和再充填而形成金矿体,区内凡构成工业富集的富矿体和含金石英脉或破碎带都与多期次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有关。因此,多期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在大瑶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矿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老柞山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其中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具体的控矿地质因素为:矽卡岩因素、成矿阶段因素、矿物的组合因素、矿体侧伏规律等。根据上述规律对老柞山金矿的东采区进行了深部预测,将东采区划分为两个金矿体侧伏带,其中南侧金矿体群的侧伏特征指示了220m标高以下金矿体群有向下延伸的可能,北侧的金矿体群在140m标高向上和向下都有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湖南省桃源县李家冲金矿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冲金矿是近年来实施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时确定的具有一定找矿远景的金矿床。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南缘的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中段,距著名的大型沃溪金(锑钨)矿床南东约18km。金矿成矿主要受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合矿层位及断裂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地层提供了矿源层,构造提供了矿化进一步富集的动力条件,使矿质得以活化、迁移并在有利成矿空间定位形成金矿体。在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寻找金矿体的勘查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以郭家冲断裂为主的NE向断裂带是今后找金工作的重点,具体部位是近EW向层滑断裂破碎带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并圈定出叶家坳一电厂、茶子山、文明等三处具体的勘查靶位,可作为矿区进一步工作部署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