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11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来自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秦安地区葫芦河流域的“葫芦河群”浅变质砂岩中大量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年龄为2 302~2 578 Ma的锆石颗粒。这些锆石年龄均十分谐和,且阴极发光图象上显示具有典型岩浆型振荡环带结构和岩浆成因锆石的w(Th)/w(U)为0.11~1.42,表明这些锆石为新太古代末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锆石是该区域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锆石,表明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可能存在比陇山岩群和秦岭岩群更古老的陆壳。  相似文献   
92.
93.
利用盐层中碎屑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鉴别干盐湖沉积层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供了利用盐层中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鉴别于盐湖层序的新方法。通过对昆特依现代干盐湖的研究发现,广泛发育的盐滩均经历了水下沉积、水上沉积与改造等作用过程,其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与正常盐湖沉积显著不同,常由两个以上次总体复合而成。这成为区分两者的良好标志。作者将其应用于钻孔剖面,首次在该区揭露了若干干盐湖层序。而这些层序正是钾盐富集区段。  相似文献   
94.
95.
南岭地区脉状黑钨矿床成矿母岩的石榴子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南岭地区某些脉状黑钨矿床成矿母岩的石榴子石研究,石榴子石分子的组成是:锰铝榴石55.6%,铁铝榴石39.3%,镁铝榴石1.95%,钙铁榴石3.1%。它们属于锰铝-铁铝榴石类质同象的成分系列。它们的红外光谱表明,这些石榴子石是富锰的锰铝榴石,因为它们的L频带值为302—308cm~(-1)。K频带值为340—343cm~(1-)。L频带值随矿物的MnO含量增加而降低。穆斯鲍尔谱表明,它们的化学位移值为1.247—1.269mm/s,四极分裂值为3.54—3.58mm/s,线宽值为0.269—0.349mm/s。MnO含量增加,FeO含量减少,四极分裂值升高。它们是从壳源型花岗岩浆的晚期富锰分异产物中结晶的。石榴子石的形成温度为550—860℃,压力为1—4kb。  相似文献   
96.
柿竹园夕卡岩中有早、晚形成的两种产状石榴子石。本文为查明其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及与矿化的关系,采用矿区天然花岗岩、灰岩和夕卡岩化早期形成的石榴子石为试样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夕卡岩化早期石榴子石是在温度400—750℃,压力500—1000bar,pH=5—8条件下,由富含Si、Al、Fe、Cl、F等组分的热液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灰岩交代反应形成的;晚期石榴子石是在温度250—700℃,压力500—1000bar,pH=5—14条件下,由富含Si、Al、F等组分的带钨溶液与早期石榴子石交代反应产生重结晶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新世地层,我们在江苏省启东县向阳公社机关院内,打了一口深30米的钻孔。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表土,2.2米;②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夹粉砂层,1.8米;③灰色亚粘土夹粉细砂层,4米;④灰黄色粘土与灰黑色粉细砂夹层,5米;⑤灰黑色粉细砂,1米;⑥灰黑色粉砂与粘土互层,1米;⑦灰黑色粉细砂,1.5米;⑧灰色粘土质粉砂,2米;⑨灰黑色粘土质砂夹贝壳碎屑,1米  相似文献   
98.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在同一岩层内),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尽管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但对混积岩的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的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的组分和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的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的沉积背景里?③二分别从各自的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的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和混积岩。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
张金亮  司学强 《地质论评》2007,53(4):448-453,I0001
混合沉积是一种特殊的沉积类型,研究程度较低。金家地区处于东营凹陷的斜坡带,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发育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认为该混合沉积为古湖泊内的混合沉积,可划分为混积砂滩亚相、混积砂坝亚相及半深湖混积亚相,混合沉积物既包括同层混合沉积物(灰质砂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等),又包括互层混合沉积物(砂岩与颗粒灰岩互层沉积等),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受当时构造运动、碎屑物质供给量、湖平面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0.
对江西晚白垩世赣州群茅店组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调最新成果资料,对《江西省岩石地层》中的赣州群茅店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在原茅店组正层型剖面上,识别出了5种不同性质的沉积界面,即沉积不整合界面、超覆不整合界面、平行不整合界面、相转变面、同相叠复面,从而将原茅店组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超覆不整合面之下的原茅店组中下部层位划归赣州群茅店组,其中发育的一套玄武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单独划出,新建为陈坑火山岩段;超覆不整合面之上的原茅店组上部层位的粗碎屑沉积岩,则划归晚白垩世灌溪群宏冈组。重新厘定的茅店组仅相当于原正层型茅店组的中、下部层位,且可细分为下段、陈坑火山岩段和上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