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6篇
  免费   2475篇
  国内免费   4593篇
测绘学   449篇
大气科学   742篇
地球物理   1350篇
地质学   13020篇
海洋学   1536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875篇
自然地理   59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782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4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与红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正  黄山 《地理学报》1994,49(4):298-306,T001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以及测年数据,本文讨论了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年龄与形成环境。认为老红砂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海岸风沙堆积,红色特征与亚间冰期的温暖古气候有关。在湿热气候下,古风成砂中含铁硅酸盐矿物氧化生成赤铁矿,而使无色石英沙粒染成红色,是其红化的主要机制。风成砂形成红色的时间不超过1万年。  相似文献   
992.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与盆地演化,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993.
994.
辽宁赛马碱性岩的年代学及碱性岩浆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宁赛马碱性岩位于辽东半岛东部,是我国的一个典型碱性岩区,出露面积约280km^2,其岩性较单一,主要以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为主,其主体形成于早三叠纪,碱性岩浆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早株罗纪。赛马碱性岩浆起源于地幔,由幔源岩浆的结晶分异伴随着壳层物质(下地壳)的混合而形成。二元混合计算表明,赛马碱性岩相当于53% ̄61%的亏损地幔加上39% ̄47%的下地壳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成因上为壳、幔混合型,以幔源为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何国琦  韩宝福 《地学前缘》1995,2(2):187-194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有着深刻的差别,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研究大陆岩石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从陆缘演化和多个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岩浆型被动陆缘是独立的一类古陆缘;在辨认后续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中,新构造成分和格局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汲取大陆地质研究经验,在新的学科水平上重新解释传统大地构造学中一些有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刘和甫 《地学前缘》1995,2(3):59-68
Dickinson正式引入前陆盆地这一术语并提出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两种成因类型。根据中国西北部盆地的构造位置,笔者又提出再生前陆盆地和分割前陆盆地两种类型。按前陆盆地中褶皱-冲断层关系可以分出系列褶皱-冲断层样式:从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到断滑褶皱。褶皱-冲断层样式的发育决定于最初为应力轨迹所切割的不稳定面,而确定应力轨迹的主要因素是埋藏深度和区域构造作用。因此断滑褶皱大多数发育在地下浅处,而断弯褶皱主要发育在地下较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