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153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2551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31.
32.
板块碰撞时会聚边缘的地质状况AsahikoTaira在现代地球上,大地构造板块多会聚于深海海沟或碰撞槽内(参见1992冬季/93Oceanus中有关岛弧、深海沟和弧后盆地的讨论),海洋钻探已提供了有关板块碰撞过程方面的主要信息,包括从俯冲板块到仰冲板...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退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本区为鲁苏构造带的北延部分,代表本区晚元古代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及三叠纪华北陆块向华南陆块推覆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35.
FPSO与穿梭油轮进行串靠外输过程中,穿梭油轮首部可能与FPSO尾部发生碰撞事故,称为"尾碰"。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碰撞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缺少对FPSO"尾碰"事故碰撞性能的合理分析与评估。本文针对某15万吨级FPSO,基于动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同步损伤分析技术,研究了串靠外输过程中FPSO与穿梭油轮之间由于过分纵荡运动而引起的碰撞事故。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包括"尾碰"后结构的损伤变形、应力应变关系、碰撞力和吸能情况的船舶碰撞内部动力学,进而对FPSO尾部结构的碰撞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PSO尾部结构中板材结构吸收的能量约占尾部结构总吸能的75.5%,其吸能能力显著优于T型骨材结构,研究结果对FPSO尾部结构的耐撞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黄东海海区总悬浮物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黄东海水体散射特性非常复杂,这是造成该海域水色区划特点显著的原因之一。文中利用2003年4月黄东海试验数据(HD200304)对总悬浮物(TSM,Total Suspended Matter)的后向散射概率~bbs和单位散射系数bs*进行研究。基于对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开发了总悬浮物后向散射概率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0%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控制在±30%之内。对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研究时,选择555 nm为参考波段,开发了不同波段间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关系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4%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在±10%之内,反演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37.
海洋对白垩纪—第三纪碰撞的振荡反应StevenD’Hondt等白垩纪—第三纪(K—T)碰撞对海洋和气候产生的长期影响鲜为人知,过去的研究往往用相隔很远的样品来估计海洋一气候系统碰撞前后的平均状态,其研究结果并未提供什么证据来说明长期的物理变化起因于K...  相似文献   
38.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2mm/a;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便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50%。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就弧后盆地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地讨论,认为在岛(山)弧后方除现今所通称的弧后盆地以外,尚可存在广义上的弧后盆地。它们远离弧体位置,但由于俯冲带的远端“抬头”,同样可引起地壳的裂陷,其构造作用叠加于先期断陷带之上。  相似文献   
40.
9914号(Dan)台风浪的后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WAM第三代海浪模式的第四版本(WAMC4)对40a来造成福建沿海灾害最严重的9914号台风海浪过程进行了后报试验,并与近岸常规观测和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进行了比较。与常规观测站的比较结果表明,WAMC4能较好地再现海浪的发展过程。后报结果与TOPEX/POSEIDON和ERS-2卫星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风速的后报结果与卫星观测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海浪的后报比卫星高度计反演的有效波高整体略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