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2521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文章着重分析了早元古休伦超群、阿尼米克超群沉积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受裂谷控制,仅出露于苏必利尔湖区的基维诺超群的岩石地层特征。最后以上密执安地区为例说明早元古宙沉积环境地层组合及受平诺克造山运动影响出现的地体组合.  相似文献   
102.
属于帕米尔弧山前带的乌帕尔剖面和属于南天山山前带的巴对布拉克剖面,现今的纬度差为0.56°,但是下第三系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其古纬度差很大.乌帕尔剖面齐姆根组上部的古纬度为8°N,而巴什布拉克剖面巴什布拉克组第5段的古纬度为36.1°N。若考虑到当时板块的相对运移速度,估计始新世早期巴什布拉克地区的古纬度大致为31°N,与当时乌帕尔所处位置的纬差达23°。又根据Klootwijk测得的帕米尔西北缘利什坦层的古纬度值,在始新世末期.包括乌帕尔在内的帕米尔前缘与以巴什布拉区为代表的南天山山前带之间还有至少10°的纬度差。古地磁资料表明,始新世早期,塔里木海宽达2000km,此时印度板块西北端已与欧亚板块局部碰撞,至始新世末,印度板块向北推进20°,帕米尔弧前缘与南天山山前的距离缩短到约1000km,原塔里木海的两侧上升为山前平原。  相似文献   
103.
新疆北部银矿资源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地处世界三个巨型银成矿带中两个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伊犁微板块碰撞产生的三条碰撞带都经过北疆地区,因而,该区火山-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银的区域背景值高,这些对银成矿均有利。近几年发现了一批银矿点和矿化带,构成数个银矿化密集区。这些密集区与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北疆地区有很好的银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4.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05.
王志洪  卢华复 《地质论评》1996,42(1):1-6,T001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白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  相似文献   
106.
辽西板内碰撞带中变质作用双重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7.
阐述了桩后劈裂压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使用设备、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对劈裂压浆的压入量及压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8.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地台造山带;燕山晚期开始出现的裂陷作用是在仍有山根(约60km厚的陆壳)存在的条件下造山带拉伸塌陷阶段的产物;岩石圈底层剥离与地壳山根的去除并最终导致了海南及其邻区从大陆型壳体向陆缘扩张带型壳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最大后验概率密度观点出发,在数据噪音向量和待求模型向量为具有零均值的独立高斯随机过程的假设前提下,建立起了随机反演的非线性系统方程;给出了模型方差估计的函数表达式,并在文章最后,证明了反演解的稀疏性,即解释了随机反演的输出解的高分辨率特征。文章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随机反演方法的理论基础;揭示了随机反演方法与最小二乘反演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随机反演方法的优越性,并指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