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3篇
  免费   2144篇
  国内免费   5406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853篇
地质学   12479篇
海洋学   1770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524篇
自然地理   1099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09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579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8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  徐嘉炜  孙世群 《地质论评》1995,41(5):452-456
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K-Ar全岩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后,在99±2Ma前(早白垩世末期)冷却至封闭温度。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推测为110—130Ma前。这一平移时代与太平洋的伊泽奈崎(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的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2.
环境同位素法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志发 《甘肃地质》1995,4(1):62-72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年龄,识别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补给量的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对皖东郯庐断裂带东侧嘉山—来安地区广泛发育的上第三系玄武岩进行了研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作了系统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皖东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性质加以探讨。为论证该区存在非均一的富集型地幔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974.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践发  沈平 《沉积学报》1995,13(1):32-40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975.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等含油气盆地内岩石酸解烃、罐顶气和同源多产层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从实例剖析出发,探讨了天然气运移时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对天然气运移的示踪。天然气在通过沉积地层中孔隙系统和微裂隙运移时,天然气中的甲烷碳同位素会发生一定的分馏,而乙烷以上重烃碳同位素几乎不发生分馏;在天然气层所在深度,罐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天然气一致,在天然气层附近,罐顶气甲烷碳同位素则明显偏离了热演化趋势线;烃源岩酸解烃与其同源的天然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由此,可利用气体组分碳同位素的上述变化特征,追索天然气的运移作用。  相似文献   
976.
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田景春  曾允孚 《沉积学报》1995,13(4):125-130
本文以贵州罗甸沫阳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组成特点、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77.
碳同位素与早元古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较详细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华北早元古代标准地层单元──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结果表明碳同位素组成随地质时代有明显的变化,并与地层层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作者认为,碳同位素对于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对比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978.
黑龙江尚志黑龙宫铜矿点氧同位素勘查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黑龙宫地区地表43个不同性质蚀变石δ^18O值从-2.2%到11.5%,勾画出一个中心高^18O带和周围低^18O带。结合该地区地质特征以及已知氧同位素勘查模型,推断黑龙宫地区具一层圈^18O带多中心水-岩交换的成矿地区,隐伏矿体可能位于中心高^18O带。  相似文献   
979.
新疆西天山菁布拉克岩带基性-超基性岩的全岩εNd(t)约为-5.1-+6.4,87Sr/86Sr(t)约为0.7037-0.7094。幔源岩浆同化围岩和结晶分异联合作用(即AFC过程)可以解释这些岩石的Nd、Sr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980.
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和C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系统的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利用Ce、Nd同位素地球化学给出的信息,探讨富集Ⅰ型(EMⅠ)地幔端元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