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1篇
  免费   1928篇
  国内免费   1424篇
测绘学   861篇
大气科学   1836篇
地球物理   4196篇
地质学   3964篇
海洋学   64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41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田辉  黄万春 《气象科学》1998,18(3):262-265
本文利用50年代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梅雨期降水量的基本特征,对若干年一遇的可能梅雨量异常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里下河地区梅雨量具有5年和3年周期的变化,并且阜宁的降水量是异常小中最小的,兴化的降水量是异常大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972.
分析1950年以来中等强度以上的ElNiño和LaNina当年和次年夏季(7月)低纬度风场和500hPa高度距平场,发现有不同的特征。其中中-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850、200hPa上风场异常变化十分明显,这种异常变化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在500hPa高度距平场上,北半球中、高和低纬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正、负距平分布型式。上述特点对气候短期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3.
断层地质位错模型的局部重力异常稳健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梁 《地震学报》1998,20(1):86-95
理论分析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局部重力场的变化.长期重复的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变化以局部布格异常积累起来,成为断层历史活动的证据,也为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研究了利用局部重力布格异常反演断层古地质位错的方法.为了消除局部重力布格异常中与断层运动无关成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稳健非线性反演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稳健算法.模拟算例表明,阻尼最小二乘和贝叶斯最小二乘由于受含粗差数据的吸引而偏离其真实解,数据受粗差污染的程度越重,偏离越严重.相对地,用本文提出的稳健-阻尼和稳健-贝叶斯反演的结果,即使50%的数据受粗差污染,仍能与不受粗差污染数据的反演结果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稳健反演方法是有效的.滇西洱海周围断裂的古地质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苍东北和洱海断裂是以正倾滑为主的断层,错动量为4~5 km,苍东南断裂的倾滑相对较小.反演结果的理论值与局部重力场的拟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74.
震源孕育的追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维震源孕育模型。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了该模型在地震前的孕育过程和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震源孕育的追赶模式。追赶模式对纵波速度、地壳运动的前兆异常可作出解释,说明该模式是研究地震前兆的一种可能的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975.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的波速比异常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地震的波速比异常的一些共同特征,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态、异常特征量(异常持续时间与异常幅度)和异常的统计分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波速比异常的特性与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的关系,探索了波速比异常与波速异常间的关系.最后还指出了地震活动性与波速比异常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76.
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前的b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周围的较小区域内和较大区域内的b值变化.发现了较小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直至最低值,震前又有所回升才发震;较大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震前有个明显的峰值期,其峰值期的长短与大震震级有关. 另外,研究了b值从大震震中向外随区域扩展的变化,发现b值从震中向外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大震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  相似文献   
977.
本文研究甘肃省东部地区的短周期地磁变化的特点,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东西方向的一条电导率异常带.结合地热和地震活动现象,对高电导率异常的成因提出了初步解释,最后,试图探索电导率异常与地磁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8.
用压缩质面法反演重力资料以估算地壳构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压缩质面来近似二维地质体。先由地面上测得的重力数据用矩阵方法反演此压缩质面各单元的面密度,然后从面密度与体密度差的关系求得各二维质体单元的厚度,进而得到各单元的近似地壳厚度。经正演校验和反复调整结果,使计算的重力异常值与实际测量值之残差小到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准确的地壳底部界面。 由上地幔,玄武岩层和花岗岩层的密度差异及已算出的地壳厚度,从重力异常中分解出莫霍界面和康腊界面起伏所分别引起的重力异常。将后者同样用反演地壳厚度的压缩质面法进行计算,得到康腊界面。 文中以三种假想的地壳模型和一个实测剖面为例来检验本方法,并用其他确定地壳界面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压缩质面法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介绍了根据近地震直达波到时资料确定震前波速异常区(简称孕震区)的方法,并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较大地震前波速异常区(孕震区)的初步测定结果。探索并讨论了孕震区的一些基本特性,即孕震区的形状、大小,孕震区的定向,主震在孕震区内所处的部位,孕震区内部波速异常状态的分布与发展等。最后还导出了孕震区线度与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式,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80.
治岭头金银矿及杨梅岗铅锌矿、治岭头黄铁矿均生成在华峰尖火山通道的边缘断裂带内。研究火山构造不但对找矿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矿床的生成时代、成因类型也有重要意义。治岭头金银矿虽然生成在陈蔡群变质岩的糜棱岩带内,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变质热液矿床。从矿体的产出部位与火山通道的关系看:应为火山热液矿床,生成时代应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