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兴凯湖长269 cm的沉积岩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的色度和磁化率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沉积物明度分别与红度、磁化率、黏土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及磁化率与黏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红度高值与明度低值对应暖湿气候环境,磁化率低值反映沉积物较粗的较低湖面,对应冷干气候。28480~26160 cal.aBP,湖区处于温湿气候时期;22880~18170 cal.aBP,岩心孢粉浓度很低,流域处于末次盛冰期疏桦林草原环境;18170~12650 cal.aBP处于Bφlling/Older Dryas/Allerφd暖期。岩心深度90~78 cm段,对应于新仙女木期;11500~4570 cal.aBP,进入全新世暖期,其中8000~5000 cal.aBP,本区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适宜期);4570~1470 cal.aBP气候变为凉干;1470 cal.aBP以来,流域又变为暖湿气候环境,同时,人类活动逐渐增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相似文献   
102.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11 sections of the Doushantuo (Ediacaran) cap carbonate that directly overlies the Nantuo glacial diamictite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The MS data revealed two regionally correlatable peaks at the bottom and top of the cap carbonate, separated by an interval of low values. The lower MS peak coincides with high percentage of insoluble siliciclastic residues that are compositionally identical to the matrix of the underlying diamictite, suggesting its origin controlled mainly by detrital components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cap carbonate deposition at the end of the glaciation. The upper MS peak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clay content and iron sulfides, and can be interpreted as either derived from enhanced greenhouse weathering that could have brought more terrigenous components into the ocean, or the result of ocean anoxia at the late stage of cap carbonate deposition that could led to formation of abundant iron sulfides. The regionally consistent MS curves from the cap carbonates provided the first geophysical record for the rapid climate change from icehouse to greenhouse condition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Neoproterozoic “snowball Earth” event.  相似文献   
103.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鸟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4.
风成沉积物磁组构与中国黄土区第四纪风向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气动力条件相关.阐明了风成沉积物磁组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定量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时古风场的方法,为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演化和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处于弱磁场中的磁性砂岩人工样品,在三种应变作用下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之间,显示了密切的相关性.文中并对上述情况下,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及剩磁特征,从机理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石炭纪黑色岩系中的脉-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金矿床的交代作用分带和矿石分带进行了研究。列举了矿田内生分带的矿物指示剂和地球化学指示剂。成矿交代作用分带突出地表现出容矿岩石磁化率为负值或偏低值场。所揭示的规律性可用于隐伏矿床预测。  相似文献   
107.
“人类与全球变化”,是本届国际第四纪大会的主题。为了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全球环境变化规律,必须加强对过去全球变化历史的研究;而第四纪,尤其是晚第四纪的沉积记录,正是研究过去全球变化最有价值的信息库,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磁铁矿的磁化强度、居里温度、磁化率磁化率各向异性等磁学性质。认为原始沉积的铁质在经受相当于居里温度的变质作用改造时结晶为各向异性晶体,其长轴方向获得了最大磁化强度,并在外磁场的长期作用下相互吸引连接成条带构造。构造作用的叠加产生了各种变形组构。  相似文献   
109.
昆特依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盐湖演化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对象。前人对昆特依盐湖钻孔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开展过一些研究,但由于采样间距大,限制了对成盐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而且,目前关于昆特依盐湖磁化率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昆特依盐湖ZK1402钻孔(35 m深)的14C年代和磁化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钻孔由含盐碎屑层和盐层的互层所组成。钻孔的低频磁化率和高频磁化率的变化极为相似。盐层的低频磁化率值低,含盐碎屑层的低频磁化率值高。低频磁化率清晰地记录到古盐湖经历了四次显著的成盐期。(2)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百分比形式)呈负相关关系。(3)钻孔24.8 m深处的加速器质谱(AMS)14C校正年代为31780 ± 442 cal a BP,33.0 m深处的年代(19259 ± 207 cal a BP)出现倒转,表明钻孔下部的14C年龄可能受到现代碳污染而接近饱和。  相似文献   
110.
南沙群岛南永1井珊瑚礁岩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珊瑚礁岩的磁化率(X)为负值,属抗磁性物质,但它有较稳定的剩余磁化强度(Mr),而且它的NRM(天然剩余磁化强度)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其值大部分分布在(0.8-1.6)×10(-4)A·m(-1)区间内。进一步研究发现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富铁细菌及水介质等可以在珊瑚礁孔隙中留下铁磁性物质;另一方面,珊瑚在生长时也可能吸收铁离子,变成珊瑚礁骨骼的一部分。因此,珊瑚礁岩具有铁磁性,在古地磁场作用下,产生弱剩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