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761篇
测绘学   582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1313篇
地质学   2345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基于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11个航次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混合层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季风和海表热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风速较小且风向不稳定,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全年最大,上层水体层结稳定,混合层深度较小;夏季,南海西南季风盛行,上层为反气旋式环流,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减少,混合层呈加深的趋势;秋季,海面净热通量继续减少,混合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冬季,东北季风驱动下形成的上层气旋式环流引起深层冷水的上升,限制了混合层的加深。  相似文献   
32.
东营市东辛2-4井磁性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东辛2—4井岩心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整段岩心呈现以正极性为主的混合极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的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时和布容极性时内清晰显示出的哥德堡和布莱克亚时的界限分别位于井深28.0m、161.0m、274.5m和452.0m。据黄河口南北5个钻孔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长江口、苏北盆地和东营地区,吉尔伯特、高斯和布容极性时的沉积速度较快,松山极性时较慢或近于缺失;黄河口以北至河北地区,高斯极性时地层不发育,吉尔伯特、松山和布容极性时则较厚,表明它们所处的构造单元、地质基础和沉积环境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3.
螺旋藻培养液光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少红 《海洋通报》2001,20(4):92-96
通过对影响光衰减因素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能较好地描述螺旋灌培养液中光照强度(I),螺旋灌浓度(OD)及培养液液度(h)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I=I0 exp[(0.1658^*OD-0.0699)^*h^2 (-0.833^*OD-0.0998^*)h (-0.1468^*OH^2 0.6117^*OD-0.4036)。经检验该模型的总体误差仅为5.7%,并且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螺旋藻培养中的光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34.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35.
西沙礁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沙群岛西琛一井330m以上井段的149块岩心标本,用美国2-G型超导磁力仪进行了古地磁测定,获得了一个从更新世至中新世晚期包括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四个极性时及若干亚极性的磁性地层柱,为礁序列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对在渤海中完成的四条重力测量剖面进行了重力反演计算,反演方法用的是重力测深公式加叠代修正。由于引入以深度为量纲的修正量,它可利用统一的类似甘布尔采夫量板进行计算,简便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上新世——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疆叶城剖面西域砾岩及下伏第三纪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西域砾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 ,磁性地层年龄为 3.5至 <1.8Ma。阿图什组沉积于早上新世 ,古地磁年龄为 4 .6~ 3.5 Ma。阿图什组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砾岩 ,为河流相及冲积扇前缘相。西域砾岩以厚层砾岩为主夹风成粉砂岩 ,为典型洪积—冲积扇堆积。西域砾岩的沉积反映了青藏高原北缘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的隆起和剥蚀  相似文献   
38.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300-2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则迅速增加,这三者随水深的变化在3400-3500m处有一明显的转变,被认为是南海东北部CCD面(碳酸盐补偿深度)所在的位置,且该研究区内碳酸盐补偿深度南部较北部深100m。浮游有孔虫水平分布除了受表层海水温度的的控制外,黑潮南海分支以及吕宋岛北端上升流区带来的富营养水体的存在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莱州市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内,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2种类型。随着胶东金矿床研究的深入和三山岛金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对三山岛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深部开发前景问题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对三山岛金矿床2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代表成矿早—中期的蚀变岩型矿石形成于中温(均一温度为325~240℃)、低盐度(2.07%~6.88%)、低密度(0.720~0.868g/cm3)、酸碱性不均匀(pH=3.27~10.43)、以氟化物和氯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代表成矿中—晚期的含金石英脉型矿石形成于中—低温(均一温度为306~160℃)、低盐度(1.05%~9.73%)、低密度(0.739~0.962g/cm3)、碱性(pH=9.25~9.85)、以氯化物和硫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性质的转变反映了成矿流体处于由比较封闭到比较开放的构造环境的转变期,且成矿流体早期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变质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水的参与作用。三山岛金矿成矿深度为2.5~5km,根据目前的开采深度推算其深部还有一定的资源量可供开发。  相似文献   
40.
面积平衡法与川东大池干推覆带区域滑脱面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详细介绍了面积平衡法的原理与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大池干构造的解释。利用面积平衡法,本文预测出在该地区可能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滑脱面,它们分别位于3.53km处的中三叠统(由石膏、盐岩和泥页岩组成),7.79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以及8.67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地层之中。根据以上滑脱面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大池干构造可以解释为滑脱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两种成因模式。在滑脱褶皱模式中,主滑脱面为8.67km处的非能干层;在断层转折褶皱模式中,该地区被认为具有上下两个滑脱面,其上滑脱面为3.53km处的非能干层,而其下滑脱面为7.79km处的非能干层。两种模式所对应的面积深度直线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两种构造解释都具有内部岩层一致性,剖面达到平衡,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