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81.
Utilizing Si, Fe and Mn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end-member PACMANUS hydrothermal fluid, Si-Fe-MnH_2 O Pourbaix diagrams were constructed at 300°C and 25°C. The Pourbaix diagrams show that the main Si, Fe and Mn oxides species precipitating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 were Si O_2, Fe(OH)_3, Fe_3(OH)_8, Mn_3O_4, and Mn_2O_3 at 25°C. During mixing of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seawater, Si O_2 precipitated earlier than FeMn-oxyhydroxides because of the lower stability boundary. Then Fe(OH)_2 precipitated first, followed by Fe_3(OH)_8 and Fe(OH)_3, and last, small amounts of Mn_3O_4 and Mn_2O_3 precipitated. Fe(OH)_3 was readily deposited in alkaline solution with little influence by Eh. There were many Si-Fe-Mn-concentric particles in the polished sections of the massive precipitates collected from PACMANUS. In the concentric nucleus and ellipsoid, Si oxides precipitated first before the hydrothermal fluid had mixed with seawater. In the concentric nucleus, 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 Si oxides, the increase of p H and Eh promoted the precipitation of Mn oxides around the Si oxides. In the large ellipsoid, the precipitation of Fe wa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In the early period, increase of p H value of hydrothermal fluid produced by low-temperature convection and an input of a small volume of seawater promoted a small amount of Fe(OH)_3 to precipitate in the Si-rich core. In the late period, after complete mixing with seawater and the resultant fluid was close to neutral or slightly alkaline in p H, Fe(OH)_3 was easily precipitated from the solution and distributed around the Si-rich core.  相似文献   
82.
大水金矿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水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成果,对金在成矿过程中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金矿床在主成矿作用过程中金主要以AuC12-、Au(HS)2-、AuH3SiO40形式迁移,少量以硫络合物、硫氢络合物、胶体溶液、砷络合物(配合物)及地幔流体等形式迁移。推断水—岩反应(尤其是硅化和硫化作用)和以深部流体为主与古大气水的均一化流体的混合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降温减压作用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刘品德 《西北地质》2014,(4):227-236
老并石膏磁铁矿位于塔阿西大断裂西侧,为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笔者依据最新大调查、详查及勘探成果,通过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老并石膏磁铁矿成矿过程为海底火山活动带来了大量的炽热含盐和金属溶液,形成含矿溶液;含矿溶液在Eh、pH值差异的驱动下运移,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导致铁质的卸载沉淀,形成磁铁矿;同时由于炽热的含矿溶液与海水相互作用,为硬石膏的形成提供了S的物质来源,从而出现石膏、磁铁共生的现象。对于深化西昆仑地区磁铁矿成矿带成矿认识,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4.
雅满苏铁矿床位于东天山中段,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受近EW向断裂及环形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近矿围岩蚀变强烈,形成石榴石矽卡岩及复杂矽卡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nd45.68~100Gro0.67~57.95(A1m+Sps)11~29.03,与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中石榴石端员组分相似。在磁铁矿Ca+Al+Mn-Ti+V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入矽卡岩型铁矿区;TiO2-Al2O3-MgO图解中,大多数的样品落入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部分早期磁铁矿落在岩浆趋势区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研究,认为大多数样品经过了一个热液交代作用过程,表明雅满苏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冬瓜山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中硫化物、石英闪长岩体和赋矿围岩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硫化物的δ65 Cu变化范围为-0.54‰~0.95‰,变化范围较大,达1.5‰,表明高温成矿体系下铜同位素发生分馏,铜同位素具有示踪高温成矿作用过程的潜力.不同空间位置的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呈现出空间分带特征,表现为从岩体和斑岩型矿体→近岩体矽卡岩→矽卡岩型矿体,随着远离岩体,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导致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铜同位素出现空间分带的主要原因是矿化过程中铜同位素发生分馏.并且,对于冬瓜山矿床来讲,导致铜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带的分馏不是发生在Cu在气-液两相之间分配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硫化物从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过程中.在硫化物的沉淀过程中,铜的重同位素优先在流体中富集,轻同位素在沉淀中富集,随着流体向外迁移,硫化物沉淀的进行,残余热液流体会逐渐富集铜的重同位素.硫化物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反演和指示成矿流体的迁移方向.  相似文献   
86.
尾亚钒钛磁铁矿床地处新疆天山造山带东段中天山地块,区内可见石英正长岩脉侵入含矿辉长岩类。利用矿区辉长岩类中的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方法,获得含矿角闪黑云辉橄岩的坪年龄为(248.6±1.7)Ma,略早或近似于前人获得的石英正长岩年龄数据246.6 Ma。该数据与地质事实相吻合,并为解释尾亚地区岩体侵位时间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87.
陕南西乡太山庙地区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低,方法单一,异常信息量少。为了探明基性岩体中磁铁矿的展布、延伸边界及深部变化情况,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使用向上延拓、2.5D人机交互反演等方法,结合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和初步的地质特征,对异常作出解释推断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地面高精度磁法资料的精细处理,圈定了磁异常范围,确定了基性岩体中磁铁矿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为地质勘查工程部署提供了可验证靶区。  相似文献   
88.
勘测深部盲矿体时,矿体距离观测点较远,磁异常的相互叠加常常在地面形成具有一个磁异常中心的宽缓磁异常,分辨不清矿致异常和背景异常。通常用向上延拓、方向导数等处理的效果差强人意。笔者采用向下延拓方法处理了青海某矿区的宽缓磁异常,向下延拓深度为30倍点距,获得了精细的各矿体异常特征。通过与大量的见矿、未见矿钻孔比较,向下延拓场反映的磁异常位置与已见矿钻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指示出全部的未见矿钻孔都处于向下延拓场反映的磁异常外围。基于当前向下延拓方法的稳定计算问题已经取得突破,笔者认为针对一些大埋藏深度的宽缓磁异常采用向下延拓处理,区分叠加异常,圈定异常位置,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钻孔布置提供佐证。同时对勘探精度也作了一些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
文章分析了磁铁矿中铂族元素(PGE)含量的特征,发现磁铁矿中铂族元素富集为10-9级,主要为PPGE(即Pd,Pt,Rh)。富集PPGE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热液活动的晚期阶段可以被轻微的再分配和富集,其含量的高低严格受岩浆结晶过程中氧逸度的控制。磁铁矿的结晶程度直接影响岩浆体系的氧逸度,控制了PGE的含量分布,进而影响成矿。  相似文献   
90.
大顶山磁铁矿床位于泸沽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铁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登相营群夕卡岩化大理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与夕卡岩化大理岩关系密切;大顶山磁铁矿床是泸沽花岗岩体侵位过程中沿层交代的产物,其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