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7篇
  免费   1781篇
  国内免费   327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2108篇
海洋学   504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太平洋—南极海岭的新鲜玄武岩延伸到太平洋地球化学区域EllsaM.Ferguson等在最近对一部分太平洋—南极海岭(PAR)的地球物理调查期间,S.Cande、W.Haxby、C.Raymond和合作人员在大约64°S、171°W的破碎带Ⅶ两边海岭区...  相似文献   
102.
黄河口地区沉积物中若干地球化学参数及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tibuticn of seme geochemical factors in sediments from Huanghe River Estuary,such as Eh,pH,Fe/Fe and the ratio of elementsp which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estuary.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chemistry principle the diagram of FeS2-Fe3O4-Fe2O3 system is made to indicate the coexistence and the tranform among minerals.  相似文献   
103.
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海洋学报》1989,11(6):722-729
本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有机物、Cu、Pb、Zn、Cd和石油等11种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其与相同站位海水的相应化学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还初步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底质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絮凝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区生源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与悬浮物质絮凝沉降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及水-颗粒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导致C、N、P等生源元素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和物相转移,从而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组分、性质及介质成分,影响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夏季出现NO3-、PO43-与logSPM呈正相关,PON、POC、PP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与logSPM呈负相关.颗粒物从河流向海方向运移过程中在盐度0.1~2.0出现絮凝速度的峰值区和在底层盐度2~11形成巨形网状絮凝团和高浊度区,并且在这两段盐度区间分别均出现C/N的峰值(亦即CEC的低谷区).说明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控制长江口区颗粒物絮凝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库车前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的铀成矿作用,并通过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的溶解、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阐明了盆地水化学及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提出了成矿有利地段和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06.
Floating tephra was deposited together with ice core,snow layer,abyssal sediment,lake sediments,and other geological record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impact on the climate change of volcanic eruptions from these geological records.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volcanic glass was discovered from the peat of Jinchuan(金川)Maar,Jilin(吉林)Province,China.And it is in situ sediments from a near-source explosive eruption according to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The tephra were neither from Tianchi(天池)volcano eruptions,Changbai(长白)Mountain,nor from Jinlongdingzi(金龙顶子)volcano about 1 600 aBP eruption,but maybe from an unknown eruption of Longgang(龙岗)volcano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geochemistry and distribution.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tephra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Jingiongdingzi,which are poor in s.Jica,deficient in alkali,Na20 content is more than K20 content,and are similar to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E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which helps to speculate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mantle magma with rare condemnation,and from basaltic explosive eruption of Longgang volcano group.The tephra,from peat with age proved that the eruption possibly happened in 15 BC-26 AD,is one of Longgang volcano group eruption that was not recorded and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Jinglongdingzi about 1 600 aBP eruption.And the sedimentary time of tephra is during the period of low temperature alteration.which may be the influence of eruption toward the local climate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vity of eruption to local temperature curve of peat cellulose oxygen isotope.  相似文献   
107.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针对该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拉拉铜矿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成岩成矿和晚期变质成岩成矿作用.条带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4.92~79.2之间,落入火山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分布具有Eu正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反映矿床具有伴随河口群火山喷流沉积成岩过程的同生沉积成矿作用.脉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1.10~3.45,落在热液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较河口群岩石及其他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稀土元素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含量变化范围更大,显著的负Eu异常,则又说明,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是伴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而发生的大规模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9.
冯东  陈多福 《现代地质》2008,22(3):390-396
黑海西北部罗马尼亚大陆架(水深120m)和乌克兰陆坡(水深190m)发育冷泉碳酸盐岩结壳。XRD测试表明此结壳主要由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组成。结壳中与渗漏系统微生物活动有关的凝块和葡萄状文石等特殊的沉积组构非常发育。冷泉碳酸盐岩酸可溶部分(碳酸盐岩相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0.068×10-6~2.817×10-6),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罗马尼亚大陆架冷泉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乌克兰陆坡冷泉碳酸盐岩具Ce的正异常,表明它们是分别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中沉积的。稀土元素和V、Cd和U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泥晶中最高,亮晶中最低,可能反映成岩过程对元素含量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