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8篇
  免费   4124篇
  国内免费   4241篇
测绘学   7783篇
大气科学   2158篇
地球物理   3920篇
地质学   10360篇
海洋学   2699篇
天文学   435篇
综合类   1973篇
自然地理   3715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131篇
  2022年   1153篇
  2021年   1385篇
  2020年   1041篇
  2019年   1427篇
  2018年   1096篇
  2017年   1073篇
  2016年   1057篇
  2015年   1224篇
  2014年   1636篇
  2013年   1307篇
  2012年   1478篇
  2011年   1467篇
  2010年   1357篇
  2009年   1395篇
  2008年   1400篇
  2007年   1195篇
  2006年   1144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973篇
  2002年   871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495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2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分析提取石墨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结合典型矿床及石墨成矿地质特征提取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预测模型。在陆缘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碳碎屑岩-有机质黏土岩-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古元古代晚期区内的高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是区内晶质石墨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区域性褶皱构造的翼部、次级褶皱构造的核部及转折端附近,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石墨、黑云母矿物组合特征是石墨矿床成矿、赋矿的重要要素,陡崖组徐村段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或石墨透辉变粒岩是石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石墨赋矿层位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低磁异常特征是石墨矿床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按照赋矿变质建造分布范围,控矿构造展布方向及区内电性、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因素圈定预测区平面及深部延伸边界。全区圈定预测区85个,其中A级14个,B级11个,C级60个,分区域、地段、深度、级别(类别)定量估算500 m以浅资源量,预测晶质石墨矿物量1亿多t。  相似文献   
932.
魏巍  陈建平  向杰 《江苏地质》2016,40(3):469-476
随着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应用地、物、化、遥等资料进行多元信息综合成矿预测是现今找矿工作的重要趋势。以贵州锰矿预测研究为例,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下,总结成矿规律特征,在GIS平台上对多元化资料进行有利成矿信息的分析提取,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有利成矿远景区进行圈定,最终对贵州省的锰矿勘查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33.
孙嘉骏  曾晓献 《世界地质》2016,35(4):1127-1132
为在射孔时间未知条件下达到微震速度模型矫正的目的,采用遗传算法交叉互换搜索最优初值和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局部锁定最优解的方式来构建微震速度模型。通过 6 层层状模型及井下不同数量检波器进行试算,随着检波器数量增加,构建的速度模型准确度越高,当检波器数量增加到 20 个时,误差约 13. 4 ×10 -3 ,目的层检波器数量越多,构建目的层速度误差越小,第 5 层检波器由 1 增加到 3 个时,精度提高 9. 1 ×10 -3 ,并且反演震源与实际震源距离相差 10 m,说明此方法在射孔时间未知条件下可以良好构建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934.
通过对基于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构建进行了探讨。拟在先期已具备的地质灾害预警分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基础上,以地质灾害"易发度"、预报降雨量、有效降雨量为因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预警等级,经插值计算、图斑合并,实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935.
以河南省登封市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易发性分区评价指标,并运用GIS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得出的分区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通过对GIS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可为大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6.
文中探讨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宁芜盆地中段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取地质体、构造、围岩蚀变三大类证据因子;其次,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铜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姑山旋回、娘娘山旋回火山机构控制了本区火山岩型铜矿的空间分布,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与火山岩型铜矿密切相关的龙王山组、姑山组地层,姑山旋回粗面斑岩、娘娘山旋回二长斑岩、NW向构造1.5 km缓冲区、NE向构造1.3 km缓冲区、EW向构造4.5 km缓冲区、硅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作为模型自变量;最后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成矿概率计算,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P1、P2、P3、P4,其中P1、P2、P3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娘娘山和姑山火山机构控制,P4为东西向分布,主要受龙王山火山机构控制,在这些预测区中,均存在已发现的铜矿体,说明预测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37.
朱诺斑岩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的中段西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受控于新生代复式多期岩浆活动,成矿年龄为13.72 Ma,前人主要针对中新世岩浆活动开展研究,而对矿区另一类含矿石英闪长斑岩却鲜有报道,钻孔编录以及镜下鉴定表明石英闪长斑岩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因此详细开展含矿石英闪长斑岩的研究有利于拓展矿区的找矿方向。通过开展石英闪长斑岩原位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为51.47±0.6 Ma,代表该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始新世。锆石εHf(t)值介于-5.4~0.8,平均值为-2.4,176Hf/177Hf比值为0.28259~0.28276,平均值为0.2826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1~1.4 Ga之间,平均值为1.3 Ga。Lu-Hf同位素结果反映朱诺地区始新世岩体具有明显的古老地壳印记,岩浆源区为中-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混染有少量的年轻基性物质,指示在拉萨地体南部,谢通门以西的朱诺地区存在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地。  相似文献   
938.
《岩土力学》2016,(1):119-125
在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闭塞效应以及桩芯土的存在,使得管桩的力学特性与实心桩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考察桩周土和桩芯土力学性质的差异对管桩振动的影响。将桩周土、桩芯土和管桩视为一个整体,利用轴对称模型和桩-土接触面的连续性条件得到了管桩的竖向振动解,为了比较,也给出了管桩竖向振动的欧拉模型解。借助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管桩竖向振动采用轴对称模型和欧拉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并分析了桩周土、桩芯土和桩体本身物理参数对管桩竖向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较欧拉模型的结果小,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桩周土剪切模量比桩芯土剪切模量大时,桩基动刚度和动阻尼则较小;桩顶的复刚度随管桩壁厚的减小而减小,因此,管桩管壁不宜过薄。在进行管桩设计时,需要考虑土体性质对桩基振动特性的影响,合理选择管桩内、外半径和桩长。  相似文献   
939.
周萌  江善虎  任立良 《水文》2016,36(1):22-26
选取史灌河流域上游黄泥庄站以上集水区域为研究流域,以地面站点观测为基准数据,评估TRMM 3B42V7版本卫星降水数据的精度,并采用上述两种降水数据驱动栅格型新安江模型,模拟黄泥庄站日径流和月径流过程。结果表明:2001~2010年TRMM 3B42V7降水数据与雨量站数据累积量的偏差不大,仅为1.71%,但相关系数较低,采用TRMM降水数据模拟的日径流能基本再现黄泥庄站的日径流过程,但对洪峰的模拟精度较低;TRMM月降水数据精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96,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黄泥庄站的月径流过程。  相似文献   
940.
选择信江下游梅港站1950~2010年日径流量,根据流域大型水库界牌枢纽运行时间将梅港站径流序列分为建库前(1953~2001)和建库后(2002~2010)两个时段。采用变动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简称:RVA)分析水库运行对下游梅港站流域生态水文指标改变度,并分析了信江下游生态流量。研究表明:33个水文指标有22个发生中高度改变,11个指标发生低度改变,其水文综合改变度为0.51,属于中度改变;梅港站生态流量值均在RVA阈值内,基本能够保持河流稳定流量,但2月、7~9月及12月河道生态流量大于RVA下限。可适量增大水库下泄水量,降低对下游河段生态系统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