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本文对江西九江下蜀黄土和甘肃临洮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其它点位的黄土、长江中下游其它地点的下蜀黄土和长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九江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九江下蜀黄土的地球化学元素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与临洮黄土的元素组成相比,九江下蜀黄土具有较高的SiO2、Al2O3、Fe2O3、TiO2含量和较低的CaO、MgO含量。(2)在空间上,下蜀黄土的SiO2/Al2O3比值未表现出黄土高原黄土(北方黄土)的SiO2/Al2O3比值随纬度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揭示下蜀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是北方的内陆荒漠或黄土高原。(3)TiO2/Al2O3-K2O/Al2O3和TiO2/Al2O3-Fe2O3/Al2O3图解显示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2.
文章在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鹰嘴山金矿区为例,提出了利用铅同位素进行隐伏矿深度、形态与资源量预测的方法.在鹰嘴山金矿区共采样122个,分析结果显示:①地表铅同位素勘探线剖面的V1与V2值在矿体及其相邻蚀变带均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并接近区域地壳平均值,且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变化规律,即自东至西,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②V2平均值从122线的43.57(蚀变带上)到46线下降至35.67,标志着矿体的揭示深度从东到西存在着由浅至深的变化规律.从116线到90线,矿体V2平均值从40呈线性下降至36.62,表明116线以东进入隐伏区,90~116线达到矿体出露的中上部,而80线以西出露的矿脉已代表了矿体的下部,并趋向于尾部.③从46线向东到116线,地表可见矿体向下的延深变大,从200 m增大到1 049 m,说明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④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3.68,46线至116线,矿体的预测资源量为42.5 t,表明鹰嘴山金矿床应为大型-特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3.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贡献。研究表明: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除了传统的植物根系腐烂后残留的通道、动物通道、土体干缩裂隙以外,还存在有根系-土体以及砾石-土体接触带空隙以及气候冻融交替产生的裂隙,其中植被根系对大孔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试验区斜坡非饱和带土体的饱和渗透速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土体饱和渗透速度最大值高达513.6 mm/h(表层);最小值13.33 mm/h,受广泛分布的优先域影响下形成的斜坡饱和带高渗透盖层对降水入渗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4.
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地下水及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45.
CO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2.6GTC/a的未知陆地生态汇很可能存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土壤、岩溶作用、河流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干旱-半干旱环境等系统以及海洋内部CO2循环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可为人为CO2未知汇即“MissingSink”的探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6.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白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白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68.81%~76.02%,平均值73.11%),富钾,A/CNK为0.96~1.07,平均值1.01,为亚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轻稀土[LREE/HREE=2.53~7.71;(La/Yb)_N=2.14~10.40],Eu亏损中等,高Rb/Sr比值(2.03~5.50,平均值4.36),岩石同时富集Rb、Th、U、K及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及Sr等元素。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3035~0.79345,ε_(Nd)(t)值为-13.5~-17.4,晶质铀矿的ε_(Nd)(t)值为-14.8~-16.5,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2.43~2.56G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化白岗岩是在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主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铀的前达马拉基底;热液叠加改造期的铀可能来源于原生铀矿物本身。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研究长江水域污染物质的输运和扩散规律,作者利用研制成功的水中荧光计在该水域进行了混合扩散实验。该仪器在高混浊水作中对罗丹明B的浓度检测范围为1×10-9~5×10-5g/cm3,精确度≤±10%。本文着重论述使用水中荧光计和荧光示踪染料在流速大、混浊度高的长江九江江段和镇江江段进行水体混合扩散测量实验的情况,结果令人满意,为我国的高混浊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罗非鱼对钝顶螺旋藻摄食、消化、吸收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螺旋藻的开发应用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墨西哥、法国、印度、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都设有相当规模的螺旋藻工厂,生产培养藻粉,除用作医药工业原料外,很大部分用作畜禽、鱼类的饲料和饵料,甚至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加工成高档食品供市场需要。我国从7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有关螺旋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室内外的培养、生产,取得了成套的经验和系统的科学资料,在螺旋藻应用于饲料、饵料和食品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9.
尹毅  陈爱萍 《海岸工程》1995,14(1):8-13
本文首先对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就该项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泥沙研究领域推广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0.
蓬菜西庄海滩示踪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蓬菜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