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常学礼  张德干  杨持 《中国沙漠》1999,19(Z1):12-17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景观空间格局的间隙度分析表明:放牧活动是造成该地区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了半固定沙丘斑块(放牧场)在整个景观中的间隙度指数增高、面积减少;相反,半流动沙丘斑块间隙度降低,面积增大。农业生产活动对农田斑块的影响要小于牧业对半固定沙丘斑块的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指出,尺度对空间格局的分析有较大的影响,对同一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尺度来研究,可确定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景观间隙度分析,可以为研究不同的生态学过程在景观中的扩散、转移提供必备的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92.
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采用滑动平均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代表自然因素)和耕地指数、草场载畜量(代表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累加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在4a之内),其中年平均温度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作用在2a最大,但作用不明显;年降水量对沙漠化的影响以4a最高,累加效应最明显,关联系数为0.801,而且二者之间有较显著的回归关系。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波动特点是决定累加作用时间和影响强度的关键。代表人为因素的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都比较明显、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大于8a),其中耕地指数对沙漠化的影响以7a的累加效应最明显;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的影响以10a的累加效应最明显,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与沙漠化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回归关系。人口持续增长导致的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是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影响产生累加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3.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应用1996年TM卫星影像资料得出,科尔沁沙地中心地区荒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4.02%,以风蚀荒漠化土地为主。各种荒漠化土地在14个旗(县)的分布不同,按严重程度划分为重度荒漠化地区、中度荒漠化地区和轻度荒漠化地区。对历史时期和近期的分析表明,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产生和扩展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开垦。  相似文献   
94.
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曹军  吴绍洪  杨勤业 《中国沙漠》2004,24(5):548-552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从相同时期的TM影象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 运用ARC/INFO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 分析科尔沁沙地近20a来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土地的构成及变化特点、土地利用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得出: 草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未利用地面积较大, 其他利用类型面积较小; 15a来, 耕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最大, 草地减少幅度最大, 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变为耕地和林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比例大, 占一半左右, 以中度类型为主; 变化趋势是沙漠化面积增加, 程度减轻。在持续强度利用条件下, 面积广大的草地和耕地发生退化, 由潜在沙漠化土地发展为轻度和中度为主的沙漠化土地; 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 在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的比例亦很小。所以, 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是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则能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5.
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变异及其对降水的依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何志斌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02,22(4):359-362
应用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1983- 1990年5~ 10月份土壤湿度定点观测资料,对流动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异及其与降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在0~ 300cm的垂直剖面上,以20cm作为一个层次,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多年平均值变化于3.25%~ 3.47%,层次间无显著差异。在时间序列土壤湿度存在年内和年际变异,5月份的土壤湿度与6~ 10月份存在显著差异,但6~ 10月份之间土壤湿度差异不显著。年际间降水量变化于243.3~ 567.1mm (变异系数9505%)之间,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变化于3.10%~ 3.69% (变异系数18.68%)之间。0~ 40cm土壤湿度与前月降水量不显著相关,但40~ 300cm土壤湿度与前月降水量显著相关,当月降水量与各层土壤湿度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6.
97.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种丰富度和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计算方法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指标,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其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植被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组成多样性最大,功能多样性次之,植物种丰富度最小。在小尺度上,组成多样性只存在一种格局且具有分形结构,其格局对干扰过程反应不明显;功能多样性有多种格局存在,对多种干扰过程反应敏感。从提高沙地草场生产力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草场改良的依据应建立在种的引进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多样性上。  相似文献   
98.
内蒙古东部两大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地带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差异及其机制,研究比较了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理化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特征,得到以下结论:沙漠化过程中,2个沙地的土壤黏粉粒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沙粒含量明显增加,但科尔沁沙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呼伦贝尔沙地,而且前者黏粉粒主要释放期早于后者;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趋于...  相似文献   
99.
 在科尔沁沙地测定分析了流动沙丘栽植樟子松林23 a后的土壤碳截存作用,以及林地和流动沙丘土壤呼吸对干湿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流动沙丘造林后土壤容重减小,土壤颗粒中极细沙和黏粉粒含量显著增加;②樟子松林地0~5 cm和5~15 cm层土壤有机碳截存量分别为221.8 g·m-2和113.9 g·m-2,截存速率分别为9.64 g·m-2·a-1和4.95 g·m-2·a-1;CaCO3-C截存量分别为4.0 g·m-2和2.5 g·m-2, 截存速率分别为0.17 g·m-2·a-1和0.11 g·m-2·a-1;③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随气温的升高呈现指数减小;无论是干旱还是降雨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④降雨刺激后土壤呼吸显著增加,林地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流动沙丘;林地地表凋落物去除后土壤呼吸速率下降,并且在降雨后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