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6篇
  免费   2615篇
  国内免费   3917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1859篇
地质学   12987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013篇
自然地理   58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527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411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382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对东秦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赋矿地层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性特征、沉积环境、钼(钨)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分布及钼与微量成矿元素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栾川群白术沟、三川、南泥湖、煤窑沟及官道口群龙家园等各组地层是该成矿带中主要控矿层位;滨海相及滞流较深相条件下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类平均含钼(钨)较高,赋矿地层富含钼(钨)可能与继承蚀源区太华群和熊耳群钼、钨高含量有关;钼与钨、锰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铅或锌成负相关;东秦岭赋矿地层的直接标志是钼、钨平均含量均几倍到几十倍地高于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该赋矿地层就是矿源层。并分析了主赋矿地层与非主赋矿地层中钼、钨的丰度,证实了矿化与含矿地层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该成矿带中大型铝(钨)层控矿床之赋矿地层既是它们的矿源层,又是它们的围岩,这些含矿地层是形成东秦岭成矿带中大型、特大型钼、钨矿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52.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53.
对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长石斑晶进行了系统测量,测点密度平均4.37个/km~2,测量标志为长石斑晶长轴长度和长石斑晶线含量等。对测得数据进行了分布统计、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和趋势变化分析等处理。揭示了长石斑晶在岩体中的分布规律和数学特征,划分了趋势岩相带,从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岩相带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954.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构造-岩浆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金矿床受花岗岩类型及构造控制,使其分布很不均匀。金矿化集中发育在栖霞—掖县复背斜翼部的交代花岗岩中,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而在复背斜核部的重熔花岗岩中很不发育。本文通过构造-花岗岩的控矿作用,对本区金矿控制条件提出了新的看法:①构造-岩浆控制了金矿床的空间展布;②构造-岩浆演化控制了金矿的成矿演化;③内生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55.
本文研究了金厂峪金矿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构造岩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根据片岩带内存在纯片岩地段、片岩带内有岩墙和两种含金脉体地段所呈现的无对称分带性、岩墙和脉体的接触关系,论述了断裂构造性质、控矿作用、热液充填期次、成矿时代;指出产于斜长角闪岩中的金矿床,并非都形成于太古代,在冀东燕山准地槽内应注意燕山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56.
本文以卫星图象信息为依据,结合野外调研,提出并确定了华北块体北缘存在:块体缝合线,褶皱-逆掩断层带,后孤碰撞带(断裂带),台槽过渡带,岩浆弧,以及燕山-喜山期的NNE向岩浆活动带、断陷带(断陷盆地)等双重构造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块体北缘与深成岩浆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包括火山岩带)有关的铀矿化作用的独特构造环境及“岩浆”型,断陷带中和面型等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和铀成矿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作了研究和探讨。并以铀矿床的实例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957.
为了估计中国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量的大小,本文以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测定了区内142个小区域的水平应变。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致以云南小江断裂一线(东经103°)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以北西-南东向压应变为主;西部地区,其北段主压应变为北东向,往南转为近东西向,更往南应变方向多变,但与那里的山系转折相协调。察隅-松潘一线的线应变达-0.5。察隅相对于松潘,往北东移动了360余公里。 作者还指出,印度洋、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聚合和碰撞,是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8.
模拟地震的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弹塑性岩石介质的一般的本构方程出发,考虑断层介质内摩擦系数和内聚力随变形而降低的性质,建立了断层介质的非稳定的本构关系。这些关系可应用于承受任何应力的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层。考虑到复杂的现代构造和非均匀应力场的背景,给出一个用能量表述的非稳定准则,用它来判断包含断层和围岩在内的整个系统的非稳定性的到来。最后按本文提出的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两个震例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9.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960.
西成矿田层控铅锌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地球化学》1983,(3):241-249
The material sourc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and reworking geological agents have been explored of stratabotmd Pb-Zn-barire deposits occurring in western Qinling based on the data on mineralogy, petrochemistry, dispersed dements, isotopic geochronology, stable isotopes (common lead, carbon, sulfur, oxygen end hydrogen), fluid inclusions, and high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experiments. Also discussed ar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of carbonate-type Pb-Zn ore deposits.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marine carbonate formation of the Middle-Upper Devonian series is the source bed of these ore deposits.Biochemical process, detrital transportation and subcontemperaneous dolomitizatie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mporaneous enrichment of ore-forming components. Ore depositionin response to tectonism end regional metamorphism took place during the Indosinian-Yenshanian orogenic movement. All these deposi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enetic types: sedimentary-metamorphosed and sedimentary-reworked although they still possess their own metallegenet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