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9篇
  免费   2617篇
  国内免费   3915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1858篇
地质学   12980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013篇
自然地理   58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527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411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382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位于郯庐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上张八岭隆起东侧边界上的滁州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具体年龄为132~116Ma,岩浆具有多期喷发的特点。该岩浆活动中132Ma的喷发年龄是郯庐断裂带上同期钙碱性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代表了该断裂带上岩石圈伸展运动的开始时间。尽管滁州火山岩在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克拉通,但岩浆岩中的古老锆石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这一现象可以用大陆碰撞后楔入模型来解释。该火山岩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之下,为岩石圈减薄及壳幔相互作用造成的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期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同期火山岩年代学资料相比,断裂带上火山活动具有相对较早的开始时间和较长的演化历史,表明断裂带内岩石圈具有较克拉通内部强烈的减薄程度和长期的减薄历史,这一特点可能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初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区域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位于塔里木古陆西南缘,NNW向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受NNW向同生断裂带的制约,矿带呈NNw向带状展布,等距发育的次级褶皱-断裂与主断裂交汇构造区控制着矿田等距分布。下部碎屑岩与上部碳酸盐岩过渡层位是铅-锌矿和铜多金属矿化的赋存部位,在上部碳酸盐岩层中形成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下部碎屑岩层中形成碎屑岩型铜多金属矿;富镁碳酸盐岩/白云质角砾岩是控制铅-锌矿化富集的主要岩性条件,碳酸盐岩/角砾岩与矿化密切空间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形成于泻湖沉积环境,具有海底热卤水喷流成矿成因。  相似文献   
994.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大山地区地处北山锑矿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对该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发现了规模较大的以Sb、As为主的综合化探异常,再辅以1:1万的地质、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及槽探工程揭露,找到2个锑矿化带(Ⅰ号、Ⅱ号矿化带).对该区找矿潜力进行评价,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5.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996.
黔东南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旻  邵文阔  张凯 《矿物学报》2007,27(3):489-492
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金成矿区,位于中国江南古陆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的西端,采金历史悠久,但勘查研究程度不高,小型矿床点星罗棋布却未发现大型矿床。研究认为,黔东南金矿工业类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可能存在产状平缓的蚀变糜棱岩型;从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特征等方面分析,黔东南金矿勘查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新沟白钨矿属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变质矿床。晋宁晚期的岩浆活动强烈,黑云二长花岗岩是矿区主要成矿岩体。钨矿体赋存在花岗岩体两侧与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石、构造对矽卡岩及矿体都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刘明  彭省临  王力  杨斌 《矿产与地质》2007,21(4):395-403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该带中锡、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凹陷带内矿体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认为,凹陷带矿体是多种成矿物质来源,经历多种地质作用、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矿床,接触-凹陷带锡-铜矿体形成主要与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与印支期海底火山-沉积与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000.
H.  Kawakatsu  S.  Watada  白玲 《世界地震译丛》2007,(5):42-49
介绍了日本东北部俯冲带中水向地幔深部运移的地震学证据。资料表明,水在100km以上的浅部从含水的洋壳中释放出来,然后在俯冲板块顶部形成含水的地幔物质沟渠,这就是水进入地幔深部的通道。本文对寒冷的俯冲带环境中水从海洋运移到地幔深部的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