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225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河南鱼池岭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河南嵩县鱼池岭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钼矿床,产于被前人认为白垩纪的合峪花岗岩基内部。鱼池岭矿床5件辉钼矿样品的铼锇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34.3±2.0)~(141.8±1.6)Ma 之间,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4.3±5.2Ma(1σ,MSWD=3.7)。据此,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定合峪复式花岗岩基的岩浆侵入序列为:(1) 144Ma之前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 144Ma左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3) 136~127Ma左右的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4) <127Ma的(石英)正长斑岩脉或岩株;合峪复式花岗岩基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非前人认为的仅限于白垩纪;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为碰撞加厚的造山带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或减压增温体制,岩浆侵入和成矿作用与地壳快速隆升事件相伴随。  相似文献   
992.
张旗  殷先明  殷勇  金惟俊  王元龙  赵彦庆 《岩石学报》2009,25(12):3103-3122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迭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93.
包志伟  李创举  祁进平 《岩石学报》2009,25(11):2951-2956
东秦岭栾川地区是著名的钼钨和铅锌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及其与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其症结之一就是缺少可靠的同位素定年数据.铅锌银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碳酸盐建造,野外地质观察发现碳酸盐-硫化物脉体及细粒黄铁矿呈细脉或浸染状沿辉长岩裂隙分布.辉长岩中锆石为无色透明柱状晶体,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清晰的震荡韵律环带,SHRIMP U-Pb年龄为147.5±1.7 Ma,MSWD=1.5.根据铅锌矿脉与辉长岩穿插关系,断定成矿作用晚于辉长岩结晶年龄,即不早于147.5±1.7 Ma.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杨永飞  李诺  倪智勇 《岩石学报》2009,25(11):2983-2993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形成于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矿体产出于金堆城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组合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_2包裹体(PC型)、CO_2-H_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80~370℃,盐度为5.68~11.05 wt%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70~270℃,盐度为5.14~12.63 wt%NaCl.eqv.早、中阶段石英中见S型包裹体,加热过程中子矿物不溶.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10~1900C,盐度介于7.17%~11.22 wt%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43~243MPa和22~115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2.2~8.1km.金堆城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富CO_2、贫Cl~-为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河南大湖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钕铅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倪智勇  李诺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2009,25(11):2823-2832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71312,平均0.70854;(~(143)Nd/~(144)Nd)_i=0.51143-0.51215,平均0.51162;(~(206)Pb/~(204)Pb)_i=17.033~17.285,(~(207)Pb/~(204)Pb)_i=15.358~15.438,(~(208)Pb/~(204)Pb)_i=37.307-37.582,平均值分别是17.162,15.405,37.440.5件太华超群样品I_(Sr)=0.70947~0.73201,平均0.72294;(~(143)Nd/~(144)Nd)_i=0.51076~0.51133,平均0.51107;(~(206)Pb/~(204)Pb)_i=17.127~18.392,(~(207P)b/~(204)Pb)_i=15.416~15.604,(~(208)Pb/~(204)Pb)_i=37.498~37.814,平均值分别是17.547,15.470,37.616.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具壳幔混合特征,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亏损的残余洋壳,并通过成矿过程的水岩相互作用与太华超群混合;据此认为,在218Ma年左右,秦岭地区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没有结束,而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996.
胶东和小秦岭:两类不同构造环境中的造山型金矿省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胶东和小秦岭是我国排名前两位的金矿产地,根据对这两个地区的实地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及对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认为胶东与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均可归入造山型金矿的范畴,它们分别形成于增生型造山体制和碰撞型造山体制.胶东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20Ma左右)与洋壳俯冲(增生)造山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矿床主要产于中生代花岗岩岩体中,严格受断裂带(NNE向或NE向为主)控制,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高CO_2含量的特征,He-Ar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过程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金矿床及中生代岩浆岩(特别是与成矿近同时的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及基性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岩成矿动力学,我们提出在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后退的背景下,胶东地区增厚地壳中的榴辉岩相下地壳及下伏岩石圈地幔发生两阶段拆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早白垩世普遍的岩浆活动及金的爆发成矿的模式.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主要以大型含金石英脉的形式产出于太华群变质基底的脆性-韧性剪切带(EW向为主)中,而与区域内燕山期大型花岗岩岩基没有直接联系,矿床地质特征(如低盐度高CO_2,以变质流体为主的成矿热液)与造山型金矿吻合,He-Ar同位素特征表明金矿床形成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小秦岭地区脉状Au-Mo矿床印支期成矿年龄(215~256Ma,辉钼矿Re-Os)表明印支期是小秦岭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时期,小秦岭金矿属于陆陆(华北与扬子)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7.
998.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千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是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为三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间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  相似文献   
999.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1000.
王萍  卢演俦  陈杰 《地震地质》2004,26(4):716-726
对流经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段家沙河、疏勒河和踏实河的阶地沉积物进行了细颗粒多测片红外释光(IRSL)测年,初步确定了晚第四纪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和构造抬升速率。疏勒河在昌马盆地南缘发育7级阶地,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总高度超过100m的阶地可能主要形成于数万年以内,抬升速率约为2.5mm/a;照壁山峡谷疏勒河保留有5级阶地,大致形成于20万年前,阶地的抬升速率约为0.7mm/a;段家沙河在红柳峡上形成4级阶地,形成于距今7万年以来,其抬升速率约为06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