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研究区位于临沧-勐海Fe-Pb-Zn-Au-Ag-Sn-Sb-Ge-REE成矿带.以临沧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圈定综合异常10处,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通过异常查证,探获较好稀土资源量.总结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关系:异常中心能指示成矿母岩稀土元素富集地段,周边有利表生环境可富集成矿,为以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潘泽伟 《地质与勘探》2021,57(4):784-795
滇西陇川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纪至古近纪中酸性花岗岩,以邦棍尖山为代表的岩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经复杂的风化淋滤作用,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富集成矿,陇川营盘山稀土矿即为近年新发现的该类型矿产地之一。为研究新发现的营盘山稀土矿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及稀土配分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成矿母岩及其风化壳不同风化程度样品稀土分量,结果表明:风化壳各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比母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随风化程度升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升高,轻稀土在全风化层上部相对富集,且随风化程度升高轻稀土富集程度升高,而重稀土的富集程度则逐渐减弱,Gd是风化壳富集能力最强的元素,Dy富集能力最弱,Ce富集在近地表,重稀土具有更强的向下迁移能力。同时,研究发现该稀土矿床的稀土配分特征为低钇、铕,富镧、铈、钕。  相似文献   
114.
为稳固中国稀土资源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稀土资源勘查力度。地球化学勘探是矿产勘查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稀土化探工作,查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前人工作发现,碳酸岩型稀土矿致异常具有衬度低、规模小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1)相对地壳丰度,稀土矿工业品位富集程度较低,容易被花岗岩等引起的非矿致异常稀释;(2)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粒度小、分选难,对其表生迁移富集规律认识不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采样方法。基于扫描电镜和能谱的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可实现微米级稀土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形貌参数的定量统计,为稀土矿物表生迁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近年来在化探领域,前人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微细粒矿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出该方法的良好应用前景。未来可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1)风化过程中稀土矿物粒度变化规律研究;(2)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矿物迁移富集规律研究。通过厘清矿体—土壤—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的分布特征和迁移富集规律,为稀土化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5.
基于DEM的南岭东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地貌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特色矿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离子吸附型矿产的形成与否,与风化壳密切相关,而风化壳的发育及保存与微地貌等特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利用DEM技术,结合搜集到稀土矿点及矿区数据,对含有稀土的地貌单元进行地形因子定量分析,以总结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地貌条件。借助GIS技术,利用DEM提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形特征等各类地貌因子值,并与南岭东段的成矿矿点及矿区进行叠加分析,统计计算矿点及矿区所处位置的地貌因子值,进而探讨风化壳型稀土资源赋存的有利地形地貌环境。结果显示,最佳成矿有利地貌为高程150~500 m、坡度0°~20°、地形起伏度100~400 m、地表切割深度40~150 m、地形特征为山顶或山脊;研究结果有望指导南岭东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6.
江西宁都葛藤嘴浅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芝  王登红  邹新勇  陈振宇 《地质论评》2016,62(S1):421-422
江西宁都葛藤嘴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新类型稀土矿床,成矿母岩为一套浅变质岩系。本文对矿区内的浅变质岩岩石类型、稀土元素含量及风化壳中稀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成矿模式。矿区内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变质凝灰岩、千枚岩及片岩类。稀土元素含量普遍偏高,平均为384×10-6,变质凝灰岩类可达723×10-6,属于LREE型。风化壳钻孔样品中稀土含量增高,稀土配分继承了母岩特征。此类矿床最为特殊的是成矿母岩呈层产出,母岩的岩石类型、厚度及层位是重要的找矿要素。宁都地区浅变质岩类中良好的成矿母岩主要为变质砂岩和变质凝灰岩,两者不仅稀土含量较高,产出厚度较大,风化壳矿体也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117.
龙宝山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稀土矿找矿靶区,1960年,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局航测大队902队在开展1∶10万山东省中部及东部地区航空磁法及放射性测量中,在兰陵县龙宝山一带圈定了航空放射性异常(Г1860)1处,异常中心明显,规模大,放射性强度高,异常形态好,是稀土找矿的重要靶区。区内中生代燕山期碱性岩浆岩发育,形成龙宝山杂岩体,NW向、NE向、近SN向、近EW向构造发育、放射性异常突出,圈定有La,Y,Th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异常,矿化蚀变标志较多,发现11个稀土矿体,综合分析区内稀土找矿前景较好。本文通过对龙宝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等分析,总结了龙宝山地区稀土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龙宝山地区稀土矿勘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8.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河南省方城县的大庄铌-稀土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具有中型规模的铌-稀土矿床.该矿床赋存于新元古代双山碱性侵入岩中,黑云母正长岩和角闪霞石正长岩是铌-稀土矿的主要赋矿岩石.通过电子探针与LA-ICP-MS等方法对大庄铌-稀土矿碱性岩中的榍石开展了主量、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微区Nd同位素研究.大庄铌...  相似文献   
119.
提出全球规模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受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的洋板块地质演化控制.探讨了白云鄂博地区亚洲洋洋板块地质构造发育过程、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过程中相继发育的新元古代,早、晚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白云鄂博稀土矿成因,认为稀土矿成矿碳酸岩岩浆产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所谓特殊的远端弧后构造环境(far backarc settings),也有人称为远离弧后背景或者变形的大陆边缘环境(deformed continental margins),不在大洋俯冲过程中发育的岩浆弧环境中.相对于大陆边缘弧,远端弧后构造环境位于向克拉通或向弧后更远的位置,它是控制白云鄂博深部成矿物质向浅部地表运移聚集成大型矿床、矿集区的关键储运空间.远端弧后构造环境远离大洋汇聚带或俯冲带向大陆或向弧后位置的克拉通边缘上,即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与亚洲洋造山带的岩石圈分界上的伸展构造中,受大规模岩石圈不连续系统或深切岩石圈的断裂带系统控制.成矿碳酸岩岩浆可能来自携带大量铁与REE的亚洲洋洋壳沉积物,于晚元古-早古生代向华北克拉通俯冲消减到华北克拉通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深循环过程中,在深切华北克拉通边缘的岩石圈的不连续构造系统中出溶形成岩浆碳酸岩及其携带的REE矿床.   相似文献   
120.
燕利军 《地质与勘探》2020,56(2):288-301
云南盈江地区广泛分布三叠纪至古近纪等各个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岩体中稀土元素丰度较高(ΣREE=117. 92×10~(-6)~645. 24×10~(-6)),风化壳发育广泛,具有较好的找寻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前景。利用原岩岩石地球化学、矿体稀土总量、稀土元素浸出率等手段,得知该地区稀土矿含矿原岩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并多位于其全风化层下部和半风化层上部,负铕异常明显(δEu=0. 24~0. 42),轻稀土较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7. 67~17. 70,LaN/YbN=9. 66~40. 19),或起源于深源,经部分熔融、分离结晶成;离子型稀土元素占比差异巨大,从半风化层底部的4. 69%变化至上部全风化层的73. 33%,浸出可利用稀土元素以镧钕为主。本文认为盈江地区南部多为低钇富镧钕轻稀土型稀土矿,北部为中钇轻稀土型稀土矿,并呈现出南部稀土总量高于北部、向北有重稀土元素富集的趋势。未来在盈江北东部拉排一带具有较大的找寻重稀土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