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61.
Geochemical enrichment and mineralization of indium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Indium occurs in a very dispersed manner in nature with enrichment of economic interest rarely known. The highly dispersed nature of indium, among several other elements, has for a long time retar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rities that control their mineralization, which in turn has hindered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elements. Recent studies of ours show that no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indium can be recognized in various types of Pb-Zn sulphide deposits as well as in deposits of copper, iron and manganese. Indium concentrations in ores of these deposits are generally below 10 × 10-6. In contrast, however, indium is found to be enrich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in cassiterite-sulphide deposits and some tin-rich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indium in these deposits can be over 100 × 10-6, and more than 90% of it is concentrated in sphalerite. Generally, these deposits may be considered as large paragenic deposits for indium and, therefore, there must be some regularities that govern the geochemical enrichment of the so-called “dispersed element” indium.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633110).  相似文献   
62.
成永生 《矿物学报》2012,(Z1):18-19
铟(In)是稀有金属元素,也是一种战略性金属,在地壳中含量很低,通常呈分散状态产于各类地质体中。铟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熔点低、沸点高、传导性好等。因此,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能源、电子、光电、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核工业和现代信息产业等  相似文献   
63.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量与赋存状态。在铟含量较高的13个矿床(点)中,5个矿床(点)样品铟的平均品位达到伴生工业品位的要求。铟含量高的地质体呈带状展布,为我国一个新的铟矿化带,铟矿物种类为羟铟石、自然铟两种。铟含量较高的样品全部位于矽卡岩型矿床中。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铟的矿化时代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当雄县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铟含量平均为45.44×10-6,最高为166×10-6,需加强铟资源的评价,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是以硫和锌为主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并伴生有丰富的In、Cd等资源。本文以铟为重点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应用ICP- MS、LA- ICP- M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骆驼山矿床不同类型的围岩、矿石及不同矿物中的In、Zn、Sn、Cd、Cu等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开展研究,以揭示铟的分布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骆驼山矿床角岩和矽卡岩具有较高的In背景值,In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铁闪锌矿(平均含量276. 79×10-6)和黄铜矿(平均含量89. 73×10-6)中,主要由磁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致密块状矿石(In平均含量63. 90×10-6)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In与其他成矿物质一样可能来自深部岩浆,其含量在垂向上的分布总体表现出近矽卡岩端较远矽卡岩端高的特点,富集程度受温度控制明显。矿石中In的富集与Zn、Cu、Cd呈正相关关系,与Sn关系不明显。In在铁闪锌矿中与Zn、Cu、Cd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黄铜矿中与Zn、Sn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In在黄铜矿中的富集替换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郑义  郭春丽  王登红  赵汀  王岩 《地质学报》2023,97(11):3569-3603
铟(In)是21世纪重要的紧缺战略性矿产,对国家稳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铟资源,但尚未发现铟的独立矿床,目前已知的57个伴生铟矿床兼有镉(Cd)、镓(Ga)、锗(Ge)的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梳理所有伴生铟矿床的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赋存矿物、独立矿物和富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铟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统计发现:我国伴生铟矿床高度集中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和华南地区;可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叠加(复合/改造)型、斑岩型和受变质型;7类矿床中,铟无一例外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作为副产品被回收;85%的伴生铟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古近纪和中生代之前的矿床数量较少。目前全球已发现了19种铟独立矿物,我国报道了其中的5种。硫铟铜矿(CuI nS2)是我国最常见的铟独立矿物,其余的铟独立矿物如自然铟,羟铟矿等仅出现在特定的伴生铟矿床中。目前研究多关注扬子地台西南缘的矽卡岩型伴生铟矿床,而对散布于全国各地其他6类伴生铟矿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铟富集机制的认识,更不利于摸清国内铟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66.
余大良  王静纯 《矿物学报》2011,(Z1):314-315
稀散金属又称为分散元素,通常指在地壳中的分布极为分散,形成矿物的几率很低,难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独立矿床。稀散金属包括锗、镓、铟、铊、铼、镉、硒、碲8种。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稀散金属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相关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人们对其矿产勘查以及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相  相似文献   
67.
福建省龙岩中甲铁矿矿床特征及分散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光武 《地质与勘探》2013,49(1):130-143
福建龙岩中甲含锡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中有2种分散元素In、Cd具有工业价值.本文利用常规的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手段,对该矿床矿石中分散元素铟、镉的含量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锌(铅)矿化系列铁矿矿石中分散元素铟、镉含量在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中均超过其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的最低工业品位数倍,含量较高.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矿床为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该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与中国东部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之闽西-梅州Pb-Zn-Cu-Fe矿多金属成矿带,因此对矿床特征及其中伴(共)生的分散元素富集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西南地区稀散元素伴生成矿的主要类型及伴生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稀散元素资源丰富,主要以伴生元素矿床产出,寄主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伴生Cd、Ge、Ga、Tl)、锡石硫化物矿床(伴生In、Cd)和沉积型铝土矿(伴生Ga)及含锗煤等。这些矿床往往集中产出,主要分布在三江铅锌铜银多金属矿成矿域、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滇东南锡多金属矿成矿域、黔西北铝土矿含矿带及滇西第三系含煤盆地。本文以滇东南锡石硫化物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场)及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包括兰坪金顶铅锌矿和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中的会泽、大梁子、天宝山和富乐铅锌矿等)等为主要对象,开展了不同金属硫化物中稀散元素含量及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查定了稀散元素伴生富集的赋存状态,并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这些稀散元素的伴生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稀散元素(In、Cd、Ge、Ga、Tl)伴生富集都具有明确的载体矿物专属性:热液矿床中In、Cd、Ge、Ga主要富集在闪锌矿中,Tl主要富集在黄铁矿中;沉积铝土矿中Ga的载体矿物主要是一水铝石,含锗煤中Ge主要以有机质结合态赋存在腐殖体中。在伴生富集规律上,In主要伴生富集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中,滇东南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场)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普遍含有Cd、Ge、Ga、Tl,但不同矿床在不同稀散金属富集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顶矿床中的闪锌矿高度富Cd,平均含量达1.23%,其成因可能与生物有机作用有关。临沧盆地西缘含锗煤产出在以花岗岩为基底的帮卖陆相含煤碎屑岩盆地中,具有工业意义的Ge只集中在第一含煤段的煤层中,其含煤段有硅质岩和薄层含碳硅质灰岩,在上部缺乏硅质岩的两个含煤段的煤中无Ge矿化。Ga在铝土矿中的伴生富集具有全球性特点,不同成矿时代和不同工业类型铝土矿中都具有镓的伴生富集,含量一般在50×10~(-6)~200×10~(-6),贵州铝土矿床主要形成于石炭纪,其矿石以硬水铝石及少量黏土等为主,Ga含量在70×10~(-6)~143×10~(-6),略高于中国和世界铝土矿中镓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69.
花岗岩中铟与锡铜铅锌的关系及其富集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大鹏  张乾  武丽艳  叶霖  刘玉平  蓝江波 《岩石学报》2019,35(11):3317-3332
全球已知的富铟矿床多与锡石硫化物矿床或富含锡的硫化物矿床有关,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酸性岩浆作用有关。尽管铟的富集参考机理已经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关于锡在铟的富集成矿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铟与锡等成矿元素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和其中的"包体"、都龙矿区南温河花岗岩及矽卡岩矿物、广西昆仑关花岗岩、湖南柿竹园和骑田岭花岗岩中In与Sn、Cu、Pb、Zn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浆从结晶成岩→分异出成矿流体→遭受变质与蚀变→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的全过程,In与Sn始终保持同步变化的正相关关系,而In与Cu、Pb、Zn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花岗岩中云母类矿物是In和Sn的主要载体矿物,且其中In与Sn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浆结晶成岩到富集成矿过程中,铟与锡是共同迁移的。本文认为在锡存在的情况下,铟更容易超常富集,这可能就是富铟矿化多与锡矿化伴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是否属于MVT型矿床长期存在争议。该区铅锌矿床以富集Ge等稀散元素为特征,闪锌矿是其主要载体矿物,但稀散元素在黄铁矿中是否富集、赋存状态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等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本文通过LA-ICPMS研究富乐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尤其是稀散元素)的富集特征,发现黄铁矿中也相对富集Ge。本研究样品选自富乐矿床的富乐和富盛两个矿段,包括1350、1410和1536三个中段(由深到浅),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以富集Cu、As、Co、Ni为特征,局部富集Pb(Sb)和Zn(以方铅矿和闪锌矿显微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该类黄铁矿富集的稀散元素主要为Se、Ge及少量Tl、Te,而Cd和In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含Zn的显微包裹体(闪锌矿)中,类质同象是其余稀散元素主要赋存形式,且黄铁矿中Ge与Cu存在较好相关关系,可能存在Cu~(2+)+Ge~(2+)?2Fe~(2+)耦合置换方式。此外,黄铁矿中稀散元素的富集与成矿元素(特别是Cu)的富集密切相关,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从矿体深部到浅部,成矿温度逐渐降低,Se/Te比值逐渐升高,且稀散元素与成矿元素呈逐渐增加趋势。研究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Co/Ni比值基本都小于1. 00,暗示其属于沉积改造型黄铁矿,在Co-Ni和稀散元素Se-Tl含量投影图上,富乐矿床黄铁矿的投影点与MVT型矿床投影区基本一致,而明显有别于SEDEX、VMS和矽卡岩型矿床中黄铁矿的投影区,结合富乐矿床类似于MVT型的地质特征,我们认为富乐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