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萃取富集—ICP—AES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镓铟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汤志勇  金泽祥 《岩矿测试》1991,10(2):100-102
本文研究了分步萃取-ICP-AES法测定地质试样中痕量Ga、In和Tl的最佳条件。首先在pH9左右,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LC)-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In和Tl,然后在6mol/LHCl介质中用MIBK萃取Ga,再将有机相分别直接引入ICP-AES进行测定。方法较简便实用,经地质标样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
刘鹏  郑建华等 《地球科学》2003,28(2):163-16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含有金属铟离子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研究了沉淀方式、温度、pH值、老化时间和镁铝铟摩尔比这些对镁铝铟类水滑石(Mg-Al-In HTlc)的纯度和结晶度有影响的合成条件。通过XRD及IR表征,结果表明以恒定pH值的高过饱和沉淀法,控制其沉淀和老化温度在65℃、洗涤温度为室温,pH值为10-11.5,老化时间为8h,n(In^3 )/n(M^3 )在0.1-0.8之间可以得到纯度高和结晶好的镁铝铟类水滑石。  相似文献   
73.
在HCl In2 (SO4) 3 H2 O体系中 ,溶液表观总离子强度恒定为I=0 2、0 4、0 6、0 8、1 0、1 5mol·kg-1,硫酸铟在溶液中的表观离子强度分数恒定为yB =0 0 0、0 1 0、0 2 0、0 3 0、0 5 0和 0 70条件下 ,应用经典的电动势方法测定无液体接界电池 (A)在 2 78 1 5~ 3 1 8 1 5K温度范围内的电动势 :Pt,H2 (1 0 1 3 2 5kPa) |HCl(mA) ,In2 (SO4) 3 (mB) ,H2 O|AgCl Ag (A)根据测得电池 (A)的电动势数据 ,考虑到该体系存在硫酸的二级解离 ,应用数学迭代方法确定平衡体系氢离子的浓度 ,进而确定了混合溶液中HCl的活度系数γA。结果表明 ,HCl的活度系数服从扩展的Harned规则。  相似文献   
74.
报道了用HF—HNO3—HClO4分解样品,以^103Rh为内标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同时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镓、铟、铊的方法。方法检出限(6s)Ga、In、Tl分别为0.059、0.002、0.004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为2.6%—5.3%。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75.
76.
77.
铟矿床时空分布、成矿背景及其成矿过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徐净  李晓峰 《岩石学报》2018,34(12):3611-3626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元素,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导致其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均以伴生矿产的形式产出于富锡岩浆热液与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系统,以及相对贫锡的海底(火山)热液系统。研究表明,铟矿床广泛分布于活动的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以及碰撞作用密切相关,少量与火山岩以及喷流沉积岩相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背景则是弧后环境和裂谷环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铟的巨量堆积作用主要有新第三纪、白垩纪、泥盆纪三个时期,对应的矿化类型分别以浅成低温热液-锡多金属脉型、矽卡岩型以及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为主,其中与铟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多为A型或S型花岗岩。铟独立矿物目前报道约15种,主要包括自然铟、硫铟铜矿、铟石、樱井矿、羟铟石等,其中以硫铟铜矿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铟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黝锡矿、锌黄锡矿、黄铜矿、锡石、黝铜矿、砷黝铜矿等。富铟闪锌矿通常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常显示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Ag,Cu)~++In~(3+)2Zn~(2+)。文章指出为完善铟金属成矿理论,需进一步加强铟的成矿物质来源、铟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氢化物发生与ICP-MS联用(HG-ICP-MS)可降低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本文自制了一种与ICP-MS联用的氢化物发生装置,该装置采用三通将酸、碱和试样引入多接头的混合反应器中,再经自行设计的气液分离器随载气进入等离子体中,据此建立了HG-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稀散元素锗和碲的分析方法。实验中以20%盐酸+2%硼氢化钾(0.1%氢氧化钾介质)作为最佳氢化物发生反应体系,0.95 L/min为最佳载气流量,获得分析信号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连续测定20次Ge和Te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8.3%和2.1%,残余在ICP-MS中的Ge和Te信号强度在200 s内基本清洗完毕。Ge和Te检出限分别为0.007 μg/g和0.006 μg/g,其中Te检出限比采用敞口四酸溶样ICP-MS直接测定的检出限(0.1 μg/g)更低,应用于分析实际样品可给出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79.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区,处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成矿背景极其特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紧缺矿产(铅锌)、战略性关键矿产(稀散元素)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相关的成矿系统。黔西北地区是川滇黔富稀散元素铅锌特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找矿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位于黔西北成矿区南部的丁头山铅锌矿床,是近期找矿突破的一个代表。通过对丁头山矿床闪锌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了该矿床Se显著超常富集现象,所测试的90个测点中w(Se)介于19.7×10-6~172×10-6,平均含量81.0×10-6,显著高于Se的地壳丰度(0.05×10-6)和整个扬子板块周缘同类型矿床硫化物的w(Se)(通常50×10-6),暗示其成矿环境极为特殊,很可能与研究区成矿背景有关。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丁头山矿床闪锌矿中Se并非直接替代Zn,而是很可能与Cd、In和Fe一起联合置换Zn,即Fe+Cd+Se+In?4Zn,是一种新的替代方式。丁头山矿床Se超常富集新发现,对理解稀散元素共生分异与超常富集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表明丁头山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的Se资源潜力,应加强系统勘查和深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0.
周家喜  罗开  孙国涛 《中国地质》2021,48(1):339-340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硒(Se)是一种典型稀散元素,其地壳丰度为0.05×10-6,主要富集在黑色岩系中.可以形成硒独立矿床,如渔塘坝硒矿床、拉尔玛硒-金矿床、遵义镍-钼-硒矿床等,还可与铅锌矿床、砂岩型铀矿伴生.统计结果表明,铅锌矿床硫化物Se含量通常<50×10-6,且主要富集在方铅矿中,而闪锌矿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