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1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246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3917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2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同的物源,通过补给区的径流,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高,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营养元素高的沉积物均靠近城镇,其原因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尚未超过自然背景值,只有沉积物中Cd和Pb,土壤中的Cu,Cd和Hg超过,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比土壤中高,特别在北部沿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平均值,这种不正常的高值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废水,废物敢排放引起。  相似文献   
102.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及其胶结物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及方解石晶体微形貌研究后认为 :塔河一号S6 0井埋深 5 433.2 0~ 5 435m发育的岩溶角砾灰岩,属于高度大于 2m的大型古岩溶洞穴沉积;而埋深 5 435m中晶洞中的方解石是地表岩溶带的早中期的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的产物。在本文中,作者指出碳酸盐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可有效地应用于表生岩溶作用中的深度、强度、期次以及成岩序列及古沉积环境判别等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4.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105.
吉林集安铅锌矿地球化学与分散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贵  张忠  胡静 《矿物学报》2002,22(1):62-66
吉林集安铅锌矿床是我国最早报导的少数几个典型低温铅锌矿床之一。矿化具有多期次特点 ,富矿体都是多期次矿化叠加的产物。根据矿化先后和矿物生成顺序将矿化分为五个阶段 :①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②重晶石 闪锌矿矿化阶段 ;③石英 方铅矿矿化阶段 ;④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⑤碳酸盐 氧化矿物矿化阶段。用均一法和爆裂法测得石英、重晶石、闪锌矿包裹体成矿温度变化在 1 1 0℃~ 1 97℃之间。矿床中除含铅锌矿外 ,还有微量的Pt和Pd,并普遍含分散元素Cd、Ga、Tl、In、Se、Ge、Te,其中以Cd含量最高 ,闪锌矿中Cd含量最高可达 71 5 5× 1 0 6。分散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各种矿物之中 ,未发现独立矿物。通过矿床地质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铅锌矿床属低温沉积 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06.
成都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琦  李萍  周平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4):231-235
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成都市区土壤Hg、Ag、Pb、Cu、Zn、Sb、P、S、Se、C、Sr、Mo、Na2O等13种元素和河流水系沉积物P、Hg、S、Zn、Pb、Cu、Mo等有机质、N、Cd、Cr等11种高含量元素,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Hg、Pb、Zn、Cu的含量,在浅层样中较高,其污染状况市区内及工厂区比城郊严重,府河,南河的污染比沙河严重,但其污泥可以综合利用,研究表明,东部龙泉山区深层样丰富的农业有益元素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7.
The composition of quartz inclusions and trace elements in ore indicate that gold-bearing fluid in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Shandong Province,stemmed from both mantle and magma,belonging to a composite origin.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studies,gold-bearing fluid initiative local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orming environment of ore-host rock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composite fluid extracted gold from rocks because of its expanding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flew through ore-conducive structures,leading to the breakup of rocks.The generation of ore-host faults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gold-bearing fluid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ld ore veins and basic-ultrabasic vein rocks and intermediate vein rock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d ore veins and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migration of ore fluids.  相似文献   
108.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9.
孙邦东 《广西地质》2002,15(1):37-42
矿源层是成矿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文章通过总结广西铅锌矿在各地层各地区的丰度值及已有矿床的资料,认为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是广西铅锌矿的矿源层,并分析了矿质迁移富集条件。建议加大对此3个矿源层的研究,以促进广西铅锌矿找矿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0.
在新疆特克斯和昭苏地区开展化探工作中结合X射线荧光现场样品测试,进一步分析确定测区异常成矿元素赋存的矿物形式和可能的元素赋存状态,尤其是对赋存矿物形式的确定,对于指导勘探技术人员现场找准重要成矿异常部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