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业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导致新技术在地理空间发生扩散,影响区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近年来,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的新技术模式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兴起并扩张,科学厘清该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虾共作技术发源地—江汉平原为区域,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引入CART分类算法和简单非迭代分割算法,优化改进面向对象的水体季相差异算法,提取2013—2019年江汉平原稻虾共作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引入应用空间平滑和引力模型方法,从区域扩张、空间聚集和区域交互等角度探究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扩散的时空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在时间上呈现出先缓慢后加速的非线性扩散,在空间上表现为由点至面、由单源至多源的扩张特征。技术传播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性和方向性特征,高密度的稻虾农田集中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区,传播重心逐渐由中部向东南部迁移。区域内部可划分为以潜江为代表的波动性增长和以监利为代表的持续性增长。县区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倍数形式快速上升,体现为以潜江和监利作为主导的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辐射影响。稻虾技术时空扩散受到高经济收益、政府支持和邻近效应的...  相似文献   
32.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33.
正耒阳是神农氏创制耒耜的地方。耒县、耒水、耒阳的"耒"字,是一种原始耕作农具名称。"耒"主要用于稻作农业的生产工具,是南方稻作先民最早发明的。《新华字典》称:"耒"是古代一种翻土用的农具;"耒耜"是原始的犁。考古发现证明,湖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道县玉蟾岩发现12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茶陵独岭坳有7000年前的稻作遗存;澧县城头山有6500年前的水稻田,  相似文献   
34.
远在1300多年前,一群曾经在东北生活的靺鞨人,从唐朝安东部护府下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向长白山方向进发。他们的领头人是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和其子大柞荣。  相似文献   
35.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相似文献   
36.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早熟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7.
受气候异常影响,2006年江西自然灾害总体发生水平与常年相比,属偏重发生年份。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农林生物灾害为主。其中风雹、雷电灾害频繁,雷电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38.
气候条件与病虫害生命活动关系密切,是决定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螟蛾科,是危害水稻的世界性害虫之一。研究表明,其暴发原因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该虫适生区的变化。利用稻纵卷叶螟地理分布信息和环境数据,借助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 Ent)和Arc GIS,评估稻纵卷叶螟"当前时段"的分布状态,预测2020年时段稻纵卷叶螟在我国的风险区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中国的极高风险区为上海、浙江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大部、湖北中东部、湖南东部、四川西南部、广西中部等地;高风险区为贵州、广东、福建、江西、重庆、广西大部。2020年时段A1b情景下极高风险区在中国分布范围变化不大,高风险区面积变化亦不明显;A2a情景下分布范围变化显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极高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高风险区面积显著增加;B2a排放情景下风险区变化情况与A2a情景类似,极高风险区面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9.
我院自1976年开始承担山东省科委下达培育“海水稻”的研究任务,经过6年多的努力,已获初步成果。为了总结经验,检验成果,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青岛市科委受省科委的委托,于1982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潍坊地区召开了评审会议。有23个单位44名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0.
刘东  付强 《地理科学》2008,28(3):380-384
近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低湿地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年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区年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及旱涝变化趋势,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