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651篇
地球物理   401篇
地质学   560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2,22(2):9-12
对2001年8月19-20日全川移动型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初始扰动产生在对流层中层移动性低槽底部强烈发展的低空热低压倒槽中,有利的物理量配置环境、大尺度系统的稳定型和非均一热成风偏差分布对其发展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动点、不动点群体系统局域阻塞概念,并结合高低空散度的不平衡,明确了移动型川东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32.
四川油橄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雄 《四川气象》2002,22(3):25-27
本文根据油橄榄适生气候条件,分析了四川试种区油橄榄的气候适应性及油橄榄原产地的气候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对四川油橄榄生长结实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樊春  曾佐勋 《地学前缘》2002,9(4):408-408
在同一场变形过程中 ,由于岩石之间、不同地质层块之间的流变学差异 ,会引起牛顿流和非牛顿流的扰动 ,这种扰动以构造变形的方式保存下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保存在天然岩石中的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 ,反演形成这些构造变形时所处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岩石古流变参数。这类采用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来反演岩石流变性质的方法 ,国外学者称为流变计。目前已提出的构造流变计主要有香肠构造流变计、能干层褶皱流变计、应变折射流变计等 ,其中香肠构造流变计的研究程度较高。Fletcher (1974 )和Smith (1977)推导出幂率…  相似文献   
34.
在蒙古国图-敖锌矿东部水源地勘探中,采用空气潜孔锤钻进方法,介绍了其钻进工艺及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35.
利用MAC/SINE试验期间Chaff火箭在67~96 km高度范围测量的25 m高分辨率经向和纬向速度数据, 研究经向和纬向速度扰动谱特性. 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垂直波数谱在波数k = 0.001 m-1附近有一分岔点. 在小于这个分岔点的波数区, 经向速度谱和纬向速度谱有接近相同的谱斜率、谱振幅和特征垂直波长, 并且与线性饱和谱模式相当一致. 然而, 在大于这个分岔点的波数区, 经向和纬向速度扰动谱不但谱斜率和谱振幅不一样, 而且它们的谱结构也不相同. 这些差异提供了平均意义上速度扰动场在大波数区各向异性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36.
20 0 1年冬季 ,的确让人们体会到暖冬的滋味。不仅很少遇上“萧条起关塞 ,摇扬下蓬瀛”的凛冽寒风 ,亦少见“一夜寒生骨 ,满天飞散花”的冰雪天气。相反 ,在“三九”天里 ,不仅闻到了雷声 ,而且“九”未尽 ,倒有几分春讯闹枝头 ,杏花已开 ,杨柳披绿了。如果把我们的思绪再往前延伸 ,就不难发现 ,冬季偏暖又何止是 2 0 0 1年 ?除去偏暖程度和地域范围的差异 ,已经是十几个冬季偏暖了。尽管如此 ,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未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所说的偏暖 ,只是以建国以后或有记载以来的资料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 ,这就难免有局限性。测定空气…  相似文献   
37.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 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 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 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 结果表明: 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主的释磷作用对太湖水体磷负荷的贡献为0.44 t/a, 因生物矿化作用为主的磷衰减对水体磷负荷的贡献量约425.8 t/a, 占太湖外源入湖总量的15.0%, 约为河道SRP入湖量的4.7~7.5倍, 因此是太湖内源动态释放量的最主要来源. 在风浪影响相同情况下, 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磷含量及其生物可转化性是决定湖体内源动态负荷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 ,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 ,对于海拔为 5 0 0 0m的高山 ,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 1 0cm ,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 (原 )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9.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40.
2002年11月30至12月4日,北京持续4天大雾天气,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空气质量连续3天达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1000~70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与50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逆温层),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850hPa为暖区,850~500hPa为冷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