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130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3篇
  1939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952.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破裂带上的虾拉沱场地进行了地面槽探。经初步考察,发现了因地震房屋倒塌的遗迹,它们分别埋深于0.9—2.2米及1.9—3.58米,推测是1923、3、24及1816、12、8两次大地震所致。因此,虾拉沱地区在158年间共发生了三次烈度为Ⅹ的地震。 由于多次大地震的重复发生,槽探中见到了间距5—10米的四组地震断层,它们分别为1973、1923和1816年地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3.
长江下游上河口段北岸,属南通市城港口范围,岸线在平面上是反“S” 型,大部分处于凹岸的顶冲区,尽管江岸的演变受诸如河型,迳流、潮汐、科氏力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但其变形破坏规律恰受以细粉砂层为主体的这一江岸介质条件的制约。文中分析了发生于近数十年来江岸的各种变形破坏形式和规律。对是否存在砂体的渗透变形问题,据水位观测,室内渗透变形试验和现场调查所得,亦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4.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5.
简文彬  黄聪惠  罗阳华  聂闻 《岩土力学》2020,41(4):1123-113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发育,降雨入渗到土体中的水分是导致滑坡灾害频发的关键因素。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地质灾害点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典型地质灾害点具有代表性的坡积土与花岗岩残积土的渗透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土体入渗装置,分别在降雨强度为15、30、60 mm/h条件下,考虑降雨历时一致(180 min)与过程降雨量一致(90 mm)两种工况开展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得到相应的各个土柱含水率、湿润锋、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土体渗透系数越大、雨强越大,土体湿润蔓延距离越深、速度越快。(2)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含水率由浅及深逐次对降雨进行响应。不同雨强对含水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响应时间以及饱和速度上,雨强越大,响应时间越快,饱和速度也越快。(3)提出可表征在不同雨强作用下,德化县马坪滑坡与崩土岭滑坡的湿润锋入渗公式。该研究成果对台风暴雨型滑坡的孕灾机制分析以及精细化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坡缕缟石对核废料的吸附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明果 《贵州地质》1996,13(1):90-92
中国云贵的晚二叠世玄武岩分布地区,发现了成百处坡缕缟石产出点。它可将10000×10-6的放射性溶质吸附清除,为各种性质的核废液的净化、固化及永久安全存放,展示了有经济价值的应用前景。坡缕缟石有独特的矿物结构;广泛的g-OH键、Si-OH-(Si)断键及配位水等,造成其在水油两相中,均可形成任意浓度的非牛顿流体网络结构,此种悬浮液有异常强的耐盐性和高热稳定性,可将核电站等废液中高量的Co50、Cs137、Cs139、Pu239及B ̄3+等离子(团)吸附、共价键结合或网络结构捕获,展示了解决人类环境难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957.
成都市龙泉驿区在兴建北干道时,在红砂坡发生了滑坡,北干道处于该滑坡的前缘,路面鼓丘高达4m,致使筑路工程停工。为此,在详细勘察该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了解其基本特征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地表卸荷减载、排水降水为辅的整治方案。仅150天即完成治理工程,达到了抢险治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8.
本文提出了可以连续地计算任何坡高不同坡角的双滑面楔形四面滑体的稳定系数,以便求得某一稳定性系数的最优化坡角。本方法经神府-东胜及准格尔煤田采场斜坡验算,得知两煤田采场斜坡还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59.
本文提出了可以连续地计算任何坡高不同坡角的双滑面楔形四面滑体的稳定系数, 以便求得某一稳定性系数的最优化坡角。本方法经神府-东胜及准格尔煤田采场斜坡验算, 得知两煤田采场斜坡还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60.
应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了岩石斜皮剪切带厚度与最大蠕变量相磁的经验公式和基于最大蠕变量的预测滑坡滑动时刻这一事关防灾效果的系统方法,经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观测资料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预报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滑动时间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