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1764篇
海洋学   541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4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 900~6 300 a 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 300~4 700 a 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 700~3 400 a 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 400~2 500 a 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 500 a 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天水黄土沉积特征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滩剖面系中滩镇渭河第四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通过黄土剖面的地层结构及粒度分析表明,其形成于0.9 Ma以来,河漫滩堆积年代为0.86—0.94 Ma。在过去1 Ma以来,中滩黄土及河漫滩剖面的地层特征、粒度曲线表明其记录了9个湿热-干冷气候旋回,3次冬季风强化阶段,存在着3次极端干旱事件。中滩黄土粒度特征以粉砂为其众数粒级,其次为粘土颗粒,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可能与秦岭北麓的湿润环境及六盘山对冬季风的阻挡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的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本文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5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4.
995.
长江口北支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北支为喇叭口型中潮河口,在径流-潮流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典型的心滩、边滩、沙嘴、潮流脊和潮汐汊道等地貌形态。本文根据所采集的长江口北支底质的粒度分析结果,利用数字地质方法对粒度参数进行对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北支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揭示其沉积作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弱方更新世极端冷期冬季风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鹿化煜  周杰 《中国沙漠》2000,20(2):194-196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5~6cm的详细采样,测量了80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根据沉积速率模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较精确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的黄土堆积记录了东亚冬季风频繁的和较大幅度的千年心度变化。冬季风加强事件一般持续1.8~2.4kg。亚轨道时间尺度冬季风绵可能原因是,在极端冷期赤道和极地所温差增大,纬向西风环流加强事件一  相似文献   
997.
由于北冰洋中部记录深海沉积历史的深海长沉积岩心缺乏很好的测年资料 ,其新生代古环境发育基本上仍然是未知的。北冰洋沉积物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在已有沉积岩心中建立精确的年代与深度的关系。北冰洋岩心中钙质微体化石动物群和植物群保存较差,阻碍了常规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古海洋测量技术的应用。因此 ,年代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古地磁倒转地层学和测年方法 ,如10Be、氨基酸或岩石地层学 ,以及它们与 14C测年之间的内插。古地磁倒转地层学依赖于对表示地磁场完全倒转或部分偏移的负倾斜带的解释。倒转可在年代表上存在几十万年 ,…  相似文献   
998.
新疆伊犁地区黄土与黄土状土粒度对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叶玮 《干旱区地理》2000,23(4):310-314
对受西风控制的新疆伊犁地区的黄土和黄土粒土系统粒度分析资料表明,二者既有相近之处,也具有明显差别。首先,黄土与黄土状土粒度组成都以粉砂(50-5μm)含量(58%-85%)占优势,但黄土粒土砂偏含量较黄土低,而粘粒含量却较黄土高;第二,黄土与黄土状土众数分布位置相近(15-30μm),但粒组绝对含量相差较大,黄土状土其值最高可达50%,而黄土均未超过20%。黄土粒度频率频率呈正偏态,黄土状土为极正偏;第三,黄土状土因粘粒含量高而使平均值较黄土细偏,分选较黄土差,在平均值对分选系数、偏度对平均值等图解参数散点图中,黄土与黄土状土样品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因此认为,黄土与水成的黄土状土具有不同的搬运、分选机制和沉积环境,伊犁地区的黄土沉积为风成。  相似文献   
999.
60ka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风成沉积与沙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强明瑞  李森  金明  陈发虎 《中国沙漠》2000,20(3):256-259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风成沉积相典型剖面(中卫南山剖面)年代的测定,建立了60 ka以来腾格里沙漠演化的时间序列,并结合各地层粒度组分分析结果认为60 ka以来腾格里沙漠演化共经历了5个阶段。60~20 ka B.P.,腾格里沙漠的范围远没有到达现在的位置;20~10 ka B.P.,沙漠向东南方向大规模扩展,奠定了东南缘现代沙漠环境的格局;8.1~5.2 ka B.P.,沙漠东南部得到固定,沙漠范围缩小;11~8.1ka B.P.与5.2 ka B.P.至现代两阶段和现代沙漠环境接近。  相似文献   
1000.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程鹏  高抒 《海洋与湖沼》2000,31(6):604-615
根据对北黄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北黄海西部(渤海海峡区)海底表层底质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本区的细颗粒沉积物主要位于北黄海中部和山东半岛沿岸,大连湾附近,粗颗粒沉积物则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以东和大连湾东南侧海区,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闰度参数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对应性,除庙岛群东侧的砂质沉积,分选较好之外,其它海区的沉积物总体特征是,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系数也较低。山 岛北侧的沉积物具有向东和向东北的输运趋势,西中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向东南并转向东,北部喾物的输运趋势向南,形成了向北黄海中部汇聚的趋势,本碛研究还表明“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在大范围的陆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操作中,使用规则的正方形网格可以较全面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