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李裕瑞  曹智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19,74(7):1482-1486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乡村振兴与乡村科学论坛在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近400名专家学者相聚南京师范大学,共话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科学发展。本次论坛共有8个特邀专家主题报告,14个议题报告,并设置了自由讨论环节。论坛报告及专家发言观点纷呈、讨论热烈。本文从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乡村重构与乡村振兴、村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等6个方面对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对新时代乡村科学的快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春阳  周扬 《地理研究》2020,39(5):1128-1138
基于全国6378个村的驻村帮扶数据样本,本研究分析了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帮扶措施的实施与进展状况,并用计量方法识别了影响驻村帮扶成效的主要因素,测度了帮扶工作的减贫效应。驻村帮扶队伍主要由县级单位派出的男性干部组成,平均年龄为42岁且学历以大专大学为主;驻村干部采取的帮扶措施保持了因村施策原则,具体包括“输血式”与“造血式”帮扶;帮扶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总体上西部优于中部;驻村帮扶成效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干部的年龄、学历和派出单位等个人特征会影响减贫人口的数量,驻村工作队采取的扶贫措施主要会影响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顺利推进中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3.
施琳娜  文琦 《地理研究》2020,39(5):1139-1151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中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亟需科学评价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成效,通过补齐减贫短板,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精准化扶持。本研究在测度彭阳县多维贫困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量化了精准扶贫的多维减贫效应,并分析了扶贫的困境。主要结论:① 精准扶贫多维减贫成效显著,农户多维贫困指标数量k减少了51.66%;② 各维度贫困指标剥夺程度均有降低,降低最明显的维度是生活、资产、住房和收入维度,教育和健康维度次之;③ 根据各维度减贫效应的差异找出减贫短板,分析了彭阳扶贫的困境。最后对如何摆脱减贫困境、推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永生  文琦  刘彦随 《地理科学》2020,40(11):1840-1847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抓手,基于贫困地区发展历程、扶贫实践及成效梳理,提出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贫困地区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对贫困户、贫困县、贫困片区的精准扶贫,能够显著改善乡村地区的生产、生产和生态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能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能力、动力和竞争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精准扶贫旨在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可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是精准脱贫的有力保障。因此,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应同步推进和实施两大战略,按照人?地?业?财的耦合协调状态,设定贫困地区精准脱贫量表,实现贫困地区乡村稳定与持续脱贫,设定县域乡村振兴率、村域居业协同度等指标,为乡村振兴成效评估提供定量考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现代地学研究的深入与交叉融合,地理空间模型变得日益复杂,需要的输入数据也越来越多。为了快速、高效准备输入数据,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模型自动匹配网络上已经共享的数据。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不完全匹配数据需要自动转换处理的需求,开展了匹配结果精准表达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自动数据匹配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匹配结果精准表达结构及其形式化方法。匹配结果包含数据内容、空间和时间3个本质特征项,以及数据类型、格式和结构等形态特征项,每个特征项通过基于XML的相似度、匹配关系、匹配范围分别对共享数据与模型输入数据是否一致、差异在哪、差异有多大等问题进行精准的形式化表达。如果某一数据特征项相似度为1或本质特征项相似度为0时,意味着该特征项完全满足或完全不满足模型的需求,则没有必要进一步精准表达匹配结果;否则需要按上述方法对该数据特征项的匹配结果进行精准的形式化表达。湖南省2010年土壤生产潜力计算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可以为后继数据处理服务的自动组合及其数据的自动处理,以及最终向模型推荐完全符合需求的数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信息化的进展,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日益推进,脱贫攻坚信息与基础地理信息相结合的脱贫攻坚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精准脱贫攻坚指挥监测系统的实施,确定了精准脱贫攻坚指挥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分析了系统的数据组成,设计了系统的各项主要功能,与读者分析了天地图、OpenLayers等相关技术,利用天地图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调用其发布的地图影像服务,实现了一个集合地图、影像、脱贫信息于一体的新型脱贫攻坚应用示范系统。  相似文献   
107.
高风正  秦松  葛保胜 《海洋科学》2022,46(9):146-158
中国是全球微藻生产第一大国,微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螺旋藻占世界螺旋藻总产量的七八成。近年来,微藻产能的迅速提升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中国微藻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实现微藻的精准应用是扩大市场需求的主要解决途径。本文简述了中国和欧洲微藻产业概况,对中国和欧洲微藻产量、养殖区域、生产模式等进行了对比。从精准应用出发,分析了微藻在人类健康及农业(渔业、畜牧业、种植业)中的精准应用,为中国微藻产业的未来发展寻找方向。微藻作为营养丰富的新资源食品原料,同时也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饵料和饲料,具有多元化的应用前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微藻的精准应用,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微藻产业发展,从而为拓宽微藻应用市场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探查基岩裂隙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岩裂隙水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地下水类型之一。本文阐述了基岩裂隙水的特点:含水层产状不规则、其赋存空间介质不均匀、同一含水层埋深不同、地下水运动状态复杂等。这些特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给常用的物探找水方法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直接找水的新方法一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缩写为NMR)测深与间接找水的电阻率测深的对比分析,论述了NMR测深直接找水的实质。并以实例说明了NMR测深在探查基岩裂隙水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今日国土》2009,(7):36-36
路透社有报告称,通过安装一种可以调控湿度的智能系统,美国每年可节省因过度灌溉而浪费的2250亿加仑(8520亿升)的用水量。水资源管理公司HydroPoint的可持续发展首席官克里斯·丝柏恩(Chris  相似文献   
110.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我国已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大面积返贫,针对精准返贫监测工作的问题,基于在线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数据库技术,以河南省为例,研究开发精准扶贫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终,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精准扶贫,使该系统可以为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监测返贫人口提供手段,可以为精准返贫的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