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0篇
  免费   4172篇
  国内免费   5787篇
测绘学   5415篇
大气科学   9180篇
地球物理   2505篇
地质学   10720篇
海洋学   3237篇
天文学   422篇
综合类   3665篇
自然地理   2795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935篇
  2021年   1052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981篇
  2014年   1900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1896篇
  2010年   1885篇
  2009年   1846篇
  2008年   1826篇
  2007年   1584篇
  2006年   1576篇
  2005年   1585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1176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1102篇
  2000年   1006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907篇
  1997年   800篇
  1996年   788篇
  1995年   696篇
  1994年   600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415篇
  1990年   331篇
  1989年   27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寄  李齐 《地球科学》1996,21(3):277-279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并且使得不同地质事件非平稳程度的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02.
将分形几何学的思想和方法引进对地学数据压缩的研究中,首先讨论基于局部迭代函数系统的分形压缩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然后将它们应用到地学数据上,对若干遥感图象进行了压缩处理,并对所得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03.
从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的观点出发,分别从统计物理模型和滑坡灾害发生的全过程讨论了滑坡灾害的自组织过程,研究表明,滑波灾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最初的混沌状态出发逐渐向功能组织演化的过程,且滑玻的最终演化状态不是唯一的定态。滑坡是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周期性的或者非周期性的在约同一地点不断重复发生的。滑坡产生的一个轮回,对应着一次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904.
自然灾害研究中几个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的整体观角度讨论了自然灾害的两重性、关连性及人类圈之形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自然灾害从短时间尺度和小范围看是灾变, 从长时间尺度和大范围看是一种自调节、自平衡过程;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存在着双向效应关系;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群发共生现象)是由其同源性、链发性和韵律性决定的;人类圈是地球演化进入新阶段的产物, 它具有进行层次深、作用强度高、活动领域宽和通过信息实现调控的特点。建立上述观念, 对灾害研究、减轻灾害损失,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5.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华北断块金、银、铜、铅、锌、锰、铝土矿、金刚石成矿区中的3级成矿带,其中包括2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和11个矿床式。2个成矿系列具有成矿世代的“双层性”、成矿物质来源的二元性、成矿作用的三阶段和矿化带展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趋近性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906.
李三忠 《吉林地质》1996,15(2):72-77
以P-T-t轨迹为手段,有助于探讨变质作用随大地构造演化或变迁而动态演化的特点,本文主要讨论了古元古代普遍出现的低压高温变质作用、高压高温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而且讨论了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在古元古代很少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上各类变质作用的各种可能的构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07.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908.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09.
U、Th、K、Rn等核辐射及含量在含金地质体与非含金地质体间的差异是用放射性方法勘查金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实例表明 ,各种放射性方法都可在一定条件下用于金矿床勘查 ,并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Au与 U、Th、K、Rn等有不同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1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集Yang 《地学前缘》1996,3(3):96-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