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6篇
  免费   4211篇
  国内免费   5687篇
测绘学   5385篇
大气科学   9106篇
地球物理   2461篇
地质学   10654篇
海洋学   3210篇
天文学   412篇
综合类   3600篇
自然地理   2776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971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959篇
  2018年   693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981篇
  2014年   1900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1896篇
  2010年   1885篇
  2009年   1846篇
  2008年   1826篇
  2007年   1585篇
  2006年   1575篇
  2005年   1585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1176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1102篇
  2000年   1006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907篇
  1997年   800篇
  1996年   788篇
  1995年   696篇
  1994年   600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415篇
  1990年   331篇
  1989年   27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991.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992.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93.
U、Th、K、Rn等核辐射及含量在含金地质体与非含金地质体间的差异是用放射性方法勘查金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实例表明 ,各种放射性方法都可在一定条件下用于金矿床勘查 ,并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Au与 U、Th、K、Rn等有不同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集Yang 《地学前缘》1996,3(3):96-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995.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忠和 《地学前缘》1996,3(3):119-123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是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方法,是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物理模拟方法的有效补充和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该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地热系统、热液矿床、油气盆地以及一些常温体系中水岩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全体系常包含岩石、水溶液和气体三相。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在对各相进行分别描述的基础上,依据质量平衡、质量作用与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共平衡关系,从而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改变成分、改变温度及改变压力等不同的过程)。文中列举了地热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盆地等模拟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96.
流体成矿系统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贾跃明 《地学前缘》1996,3(4):253-258
对几乎所有金属矿床类型来说,其形成过程均与金属从源岩的活化、原始渗滤、矿质运移和金属沉淀富集成矿关系密切,这些过程主要是由流体的运动和作用完成的。因此,识别金属和流体的来源,追溯流体从源区将金属运载至最终成矿部位所经过的路径,以及查明金属和流体沿运移通道发生的物理、化学和时间上的各种变化及其特殊性质,可以为矿床评价与勘查提供很有价值的定量成矿信息。成矿流体的来源-运移-沉淀(-堆积)过程会以流体成矿系统的形式保留下来。对流体成矿系统和作用的全面了解可通过调查活动的和古代的两种系统获得。活动流体成矿系统是目前正在进行原始矿质搬运的系统,调查这些系统可对运移通道中的含矿流体进行取样和监测研究。古流体成矿系统包括各时代从含金石英脉到铅-锌矿脉系统的所有热液脉型矿床以及沉积喷气型和所谓层控矿床。对含矿矿物和岩石的广泛岩石学、化学、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将为定量评价与预测矿床的分布和变化提供至关重要的资料。流体成矿系统内具有一些重要特征,如各种地质要素的方向性、相关性和指示性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文寄  李齐  汪一鹏 《地质论评》1996,42(5):385-390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400-150℃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100°C/Ma),这种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6个不同地点快速冷却(抬升)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34mm/a)  相似文献   
998.
黔东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王华云 《贵州地质》1996,13(1):7-23
黔东铅锌矿产于加里东期的黔东走滑盆地西缘,赋存于加里东晚期盆地关闭时形成的舒缓的前陆褶皱带中,容矿地层主要为清虚洞组中上部,矿床多产于碳酸盐超层序的深水生物建隆-藻丘或席状藻复合体中,控矿构造主要是盆地关闭时形成的NE向断层和隆起。矿床以整合型矿化为主,具多层性,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白云石)-(重晶石),矿化可分二期或三期,每期的淀积顺序基本都是黄铁矿-闪锌矿-方解石(白云石),而方铅矿、重晶石则形成于最后-期矿化的后期。矿石铅为典型的上地壳铅,与把榔组(乌训组)细碎屑岩岩铅演化到加里东晚期时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近,矿石流与容矿地层的硫酸盐硫有关。矿床形成温度为180~200℃,形成深度约4km,成矿压力约0.5kPt,金属硫化物淀积在Eh值较低,pH值由低变高的物化条件下。矿床成因机理是:成矿的盆源热液是赋存在把榔组(乌训组)富Zn、Pb、Fe细碎屑岩中的建造水,在深埋过程中,特别是在地幔异常热事件中,因热流值增高而温度升高,盐度增大,pH值降低,极大地增加了Pb、Zn、Fe的溶解度而形成的。它们由于孔隙流体的压力差,顺传输层或传输构造运移至容矿层的各类矿储中,因与富SO-  相似文献   
999.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陈发景  汪新文 《地质论评》1996,42(4):304-310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  相似文献   
1000.
鲁西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模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燕守勋 《地质学报》1996,70(1):1-11
伸展链锁断层系,形成了鲁西的主导造格局,即“块断”构造。它是由中、生代两次伸展运动形成的。伸展运动幔源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伸展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以泰山-鲁山-沂山为核心的鲁中块隆,它至今耸立于周围以平原地貌为标志的地堑系之间,隆起的高点,就是当今的泰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