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4篇
  免费   1042篇
  国内免费   195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515篇
地质学   5222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470篇
自然地理   34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洛川黄土-红粘土序列铁氧化物组成及其古气候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中磁性矿物组成、成因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磁性矿物以风尘磁铁矿为主,少量的成土赤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古土壤磁性矿物以成土磁赤铁矿为主,成土赤铁矿次之,少量的风尘磁铁矿和赤铁矿;红粘土磁性矿物以成土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次之,少量风尘赤铁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差异,反映了其形成期不同的古气候特性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度的差异。干冷的冰期,黄土弱成土作用形成了以粗颗粒的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间冰期的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最有利于生物活动,强烈生物活动导致古土壤中大量纳米超细磁赤铁矿/磁铁矿产生,形成以磁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为辅的磁化率载体。红粘土成壤期,强降雨强蒸发的长干短湿的高温炎热的古气候使得红粘土化学风化强烈,生物地球化学活动较弱,形成以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和磁赤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相关系是其形成期独特的古气候指示。  相似文献   
22.
九脊游仆虫(Euplotes novemcarinata Wang、1930)是土壤及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本文对其重要的分类特征诸如银线系及纤毛下器做了形态学研究,确认了其分类地位,并比较了国外迄今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同物异名苔藓游仆虫(E.muscicolaKahl、1932)作了归并。  相似文献   
23.
大西洋中脊TAG热液活动区中热液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ICP-MS对TAG热液活动区表层热液沉积物中6个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所有样品均表现出正Eu异常和LREE相对富集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热液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组成的变化是由于海底热液循环体系中热液流体和涨水不同程度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28.
悬浮泥沙浓度与光谱反射率峰值波长红移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涛  李武  吴曙初 《海洋学报》1994,16(1):38-43
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是我国特殊研究课题之一。国外在此领域的工作主要是对低浓度悬浮泥沙的研究。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美、日、法等国的卫星遥感资料。因而如何解决我国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信息的定量分析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对黄河悬浮泥沙所做的波谱特性实验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其光谱反射率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漂移。由此全面分析了黄河水体泥沙含量从7.97mg/dm3到2324.8mg/dm3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并建立了悬浮泥沙浓度SSC与反射率峰值发生波长λRmax的数学模式,本文结果对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信息的提取有直接应用价值,并可作为我国卫星传感器通道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30.
作者对引进的红罗非鱼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繁殖育种及海水驯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①亲鱼的怀卵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124.78L—588.8),在北方地区每年产卵3—4次,产卵量为怀卵量的1/2;②水温25—30℃,11—18d受精卵孵出鱼苗;③红罗非鱼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且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均能生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④红罗非鱼同虾混养,可提高鱼虾成活率,增大养成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