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哀牢山硅质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地区哀牢山两类硅质财的岩性组合、放射虫生态组合,稀土元素(REE)和硅同位素(δ^30Si)特征表明,哀牢山晚泥盆世(D3)硅质岩属浊流成因,沉积于深海环境,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在晚泥盆志(D3)时已裂开了一个深海槽;早石炭世(C1)硅质岩属哀牢山蛇绿岩的组成单元,形成于半深海环境,暗示哀牢山晕绿岩代表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洋盆;海水深度、氧逸度条件、际源物质及火山物质是影响哀牢山硅质岩稀土组成  相似文献   
422.
反射系数(K)法在确定红层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求 《地质与勘探》1998,34(5):37-41,61
以实例说明采用反射系数(K)法解释电测深ρS曲线,能有效地区分红层中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423.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裴放 《地质论评》2002,48(6):603-611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美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盆纪珊瑚,海百合为华南区。在南秦岭褶皱带,浙川陆棚寒武纪三叶虫有华北区和华南区的分子,奥陶纪牙形石、头足类由华南区变为华北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三叶虫、珊瑚为华北区,而早志留世笔石,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Ting、古植物以及早石炭世珊瑚和Ting均为华南区,南湾海槽泥盆纪孢子为华南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秦岭古生代古地理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24.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示踪指标,是揭示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物质来源的关键。粒度参数在古环境研究中被大家广泛采用,但是在风化壳物源示踪方面还是新的尝试,尤其在我国。本文选择贵州中部平坝县3个下伏基岩为白云岩的缺失原岩结构的红色风化壳剖面,通过基岩酸不溶物和 剖面的粒度分析,表明红色风化壳物质对下伏基岩有很好的继承性。粒度参数随剖面深度呈规律变化,揭示了标准残积风化壳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425.
Late Olenekian assemblages i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have been recovered from bedded radiolarian chert sequences of an accretionary complex, the Ashio belt. These faunas are documented and considered in terms of radiolarian diversity and faunal turnover during the latest Permian to Middle Triassic time. The fauna includes 30 radiolarians belonging to Spumellaria or Entactinaria, with two relicts from the Late Permian. This late Olenekian fauna i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Permian and Asisian faunas, respectively, and is herein named the Minowa fauna. Study of the literaure indicates that radiolarian provinces were significantly disconnected betwee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and eastern Tethys during late Olenekian time. Furthermore, 121 of 143 species disappeared during late Olenekian time, and in turn 118 new species appeared i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around the Olenekian-Anisian boundary. It is concluded that faunal turnover occurred at least three times between the latest Permian and Middle Triassic.The first turnover is the Poalaozoie-type radiolarian extinction at the Permain-Triassic boundary,the second i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pheroidal Spumellaria and Entactinaria between early and late Olenekian time, and the third is a faunal turnover from the Minowa fauna to the true Mesozoic-type radiolarian fama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it0segmented Nassellaria.  相似文献   
426.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中产出的层状硅质岩厚度为近20—80m,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孤峰组剖面有硅质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硅质岩-碳酸盐岩混合型3种类型。层状硅质岩主要产在第一、第三2种类型剖面中。硅质沉积中心是一些菱形或椭圆形小型(面积在数千平方公里以内)凹地,其形成受断裂控制。硅质岩中产出泥化火山岩,层薄,且层数很多。硅质岩富Fe贫Al,富集As,Sb,Bi,Ga,Au,Ag,Cr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具有热水硅质岩的特征。硅质岩中混有少量非热水成因的物质。硅质沉积时海水温度约为几十度至160余度。  相似文献   
427.
本文对完达山地区的中三叠-早侏我世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生物地 层的划分和对比。并从生物地层清理的角度补充完善了前人的Livarella-Canoptum和Bipedis-Pacaeosaturnalio两个组合带,新建立一个组合带,即Pseudostylosphaera-Triassocampe deweveri组合带。  相似文献   
428.
论华南红色风化壳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色粘土的成因、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土壤,并论述了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时代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429.
牛头群中的燧石岩主要是交代灰岩和页岩的产物,少量呈粒间胶结物出现。在野外,燧石的产状有以下几种明显不同的形式,(1)粗砾石和薄板状灰岩边缘的硅化边;(2)灰央和页岩内的结核;(3)达,夺和页岩的硅化层;(4)砾岩内的碎屑或屑的部分交代产物。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山微晶石英或方解石组成,在燧石集中出现的该套地层的奥陶系部分,放射虫和海绵骨针最为常见。在与燧石伴生的灰岩中,通过阴极发光发现,被方解石交代的放射虫和骨针的数量要比通过岩石显微镜观察到的更多。在硅质和极少量黄铁矿化放射虫之间的岩石学关系进一步说明,这些生物骨粒在压实之前以被溶解。除了间接通过硅化灰岩和页岩存在外,放射虫没有留下它们先前存在的任何痕迹。压碎的内粒被玉髓胶结表明,燧石沉淀发生在压实期间或压实之后。硅化的历史和硅质生物碎屑被溶解或交代的延续时限是从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此时伴随着灰岩的早期固结石化)到较深埋藏的机械压实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430.
放射虫古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本文建立四个放射虫深度组合。第一个组合中,泡沫虫类、罩笼虫类和阿尔拜虫类普遍发育,发现于深水环境。第二个组合含大量的泡沫虫类、少量的罩笼虫类和阿尔拜虫类,海绵骨针稀少,形成于半深海至深海环境。第三组合以海绵骨针占优势,多囊虫类少,产于半深海环境。第四个组合含少量放射虫类和大量其它化石,包括双壳类、菊石类、腕足类、腹足类、牙形石类、有孔虫类等,主要形成于浅海至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