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582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266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秦岭山区地形因子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选取2001、2009和2017年MODIS陆地产品MOD13Q1数据和DEM数据,从DEM中提取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与MODIS的NDVI数据结合,分析了地形对秦岭地区植被空间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NDVI随着高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高程1800 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随着高程的增大而减小;(2)NDVI在坡度0°~5°间逐渐增大,在5°~40°呈稳定趋势,从40°开始缓慢减小,60°达到乔木能够生长的坡面倾角临界值,当坡面倾角大于60°时植被指数开始快速减小;(3)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坡向在NW 270°~360°,SE 240°~270°之间的植被长势较好,其余坡向上长势一般。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遥感分类方法,它能有效解决中分辨率影像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问题。研究选用2016年5月12日武汉市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基于GoogleNet模型中的Inception V3网络结构,借助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出遥感分类模型,实现了对武汉市主城区4类典型地物(不透水层、植被、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自动分类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传统最大似然分类(ML)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遥感影像总体分类精度高达88.33%,Kappa系数为0.834 2,明显优于传统ML方法总体分类精度83%和Kappa系数0.755 0,而且有效抑制了地物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现象。  相似文献   
63.
以异源多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为研究对象,对影像特征提取、特征描述、特征匹配及匹配提纯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组合,通过试验对比得出了各种算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面向异源多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匹配流程。  相似文献   
64.
遥感成像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洪涝灾害监测工作。但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遥感影像中普遍存在混合像元现象。传统的硬分类方法无法精细化的提取地物信息。本文利用MOD09A1数据,将亚像元分析技术应用于洞庭湖区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提取结果与MNDWI阈值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亚像元分析技术,总体精度高达88.27%,Kappa系数达到0.67,优于MNDWI阈值法,能够实现洪水的精细化提取。  相似文献   
65.
潘建平  夏鑫  阳春花 《测绘科学》2019,44(1):104-111
针对藏南地区地表覆盖信息获取困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特征组与分层策略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逐层分类方法。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信息分类标准,结合研究区遥感图像实际的地表覆盖状况,充分挖掘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地物特征信息,建立该地区地物图像特征组,并采用分层策略减弱地物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实现研究区遥感图像逐层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逐层分类方法能有效提高地表覆盖类别解译效率,分层成果有利于进一步的精细分类。  相似文献   
66.
申淑娟  吴彬卓  俞志强 《测绘科学》2019,44(11):170-175
针对高分屏上公共服务电子地图显示出现注记模糊、线划锯齿化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分屏的公共服务地图瓦片分类插值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的可视化效果,而且对瓦片访问速度的影响甚小。研究成果在不改变现有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技术流程和技术架构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地图瓦片的显示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将公共服务地图瓦片中的像素分为3类,根据像素特征选择插值方法,增加瓦片文件的像素数量,使其在高分屏上显示时,有更多的采样点,从而获得清晰、稳定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升公共服务地图瓦片显示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受数据源、分辨率、重采样技术等因子影响。为系统地评价不同地貌类型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程度,本文提出一种多指标因子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因子对流域特征,如流域面积、河流分叉比、河网密度、流域长度、流域坡度、流域高程、流域形状等的客观影响。实验过程选取山地、丘陵、平原地形的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ASTER 30m重采样生成的40—100m分辨率DEM,ASTER 30m、SRTM 90m和GMTED2010 250m的3种数据源及4种重采样技术生成的DEM场景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分辨率对流域特征影响最敏感,数据源次之,重采样技术不太敏感。山地地形下的流域特征变化趋势性显著,适合山地中小流域的分辨率为最高分辨率,数据源为SRTM,重采样技术为最邻近分配法。丘陵、平原地形评价结果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使用1979—2021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R160)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 314站(R2314)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两类资料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因素之间物理联系的表征水平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R160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站点极为稀疏,导致其各EOF模态对上述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失真,中东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辨率会使局地强降水的变化特征信号损失,造成降水的年际变率降低。而R2314主模态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我国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特别是在极端降水频发的江淮地区以及降水受局地地形影响较大的山区,其EOF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演变与ENS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雪盖等气候强迫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是通过对多幅具有互补信息的低分辨率影像的处理,重建一幅高分辨率影像的技术,其在视频监控、医学诊断、遥感监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以SPOT5和ADS40为例阐述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遥感观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并给出了一种应用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处理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0.
计算机虚拟仿真领域的地形构建及显示方法的研究动态,描述三维地形建模、基于视点相关的细分简化、基于块的格网简化、模型的纹理映射和显示控制、误差度量中,分析和总结几个主要方法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