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影像位移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影像位移量的概念,列出了不同比例尺,不同飞行速度,利用不带像移补偿的相机,控制影像位移量的指标和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晚是新世以来,内华达山脉年轻熔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压与Os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岩石圈地幔是垂向分层的:浅层岩石圈地幔(<45-60km)温度较低(670-740℃),有被加热的特征,其锇模式年龄为元古代;而深层岩石圈地幔(45-100km)具显生宙的锇模式年龄,并且有从大于1100℃剧烈冷却到750℃的特征。因为大量的同位素证据证明内华达岩基形成于先存的元古代圈之上,所以大部分原先的岩石圈地幔可能在晚中新世之前被移离,从而在地壳之下仅乘下一薄层古老的地幔。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L65-35丛式井组在生产管理和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占用较少的地场,施工多口井,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4.
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的机理,提出了估计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颓废不久位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用饱和砂层中水压力的发展,在每个应力循环内对土壤的抗剪强度进行修正,然后在每个应力循环内应用Newmark刚性愉模型计算地面侧向永久位移,对比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物理机制上更加合理,计算结果与宏观震害现象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泥沙的数量与输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承坤 《地理学报》1992,47(2):108-112
长江口的粘性泥沙有89.6%以上来源于长江补给区,一部分来源于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长江补给区的粘性泥沙的汇入百分数及其输沙量两者均为已知,据此计算出长江口粘性泥沙沉积量为4.554×10~7t/a,从长江口输向杭州湾与东海补给区的粘性泥沙输沙量为2.247×10~7t/a,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输向长江口的输沙量为2.730×10~7t/a。长江口粘性泥沙的数量同1915年与1963年实测地形图比较量算的数量为4.469X10~7t/a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6.
气流中跃移颗粒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气流中颗粒跃移过程中受力分析及其运动机理的研究在发展风沙物理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受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限制,关于此方面的认识还不统一,采用高速频闪摄影技术,在计算跃移颗粒各运动参数的基础上,反推出跃移颗粒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并将颗粒所受的阻力,升力和重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阻力最重要,重力次之,升力也不可忽略,它占重力的20%以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颗粒的跃移运动轨迹,与  相似文献   
47.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8.
Autodesk Civil 3D 2007的在线路测量等市政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应用该软件进行模板的制作、纵横断面图的绘制及土方量的计算等。  相似文献   
49.
对于山区河流低坝而言,平时淤积在坝前的推移质粗沙可能会在洪水期集中翻越坝顶,形成高强度输沙。本文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粗沙自上游起动、推进、再翻越坝顶后向下游输移的过程,分析了输沙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数理规律,描述了翻坝输沙模式及运动特征,揭示了输沙规律与河床形态之间的自然联系。取得如下认识:①输沙量随时间大致以幂函数规律增长。②低坝附近区域河床形态终将趋于稳定,上游和下游均形成相对稳定的曲面斜坡淤积体。③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推移质翻坝输移模式存在差异。对于一般水流强度工况,上游淤积体曲面斜坡表面泥沙颗粒以滚动或滑动模式起动,推移至接近坝顶位置时再跃移翻坝,后向下游输移;对于更高水流强度工况,后期的翻坝输沙模式可能发生显著转变,周期性边壁漩涡成为翻坝输沙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50.
潮流界变动段的边滩与浅滩演变关联性强,同时受径潮流水动力、供沙来源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是航道治理与疏浚维护的重点河段。通过对三益桥河段1976—2017年期间河床冲淤、汊道分流比、三益桥边滩及浅滩演变过程的分析,明确三益桥边滩及浅滩演变的驱动机制。2012年以来三益桥边滩12.5 m水深以浅滩体体积为增大态势,大水年份边滩以淤积为主,设计航槽及深槽以冲刷为主,中水年份边滩淤积厚度小于深槽。上游五峰山弯道河势稳定,具有阻隔上游和畅洲河段河势、汊道分流比调整等传递作用,三益桥边滩淤涨(长)与上游和畅洲河段河势及汊道分流比调整的关系不显著,主要与流域来流流量大小及过程、上游河道冲刷供沙等相关。洪季三益桥上浅区碍航程度大于枯季,汛前中水流量(大通水文站流量介于26 000~34 000 m3/s之间)持续天数长的年份碍航程度大于大洪水年份同时期;因此,流量过程决定边滩与浅滩的冲淤分布,中水流量持续时间长短及供沙量大小决定三益桥边滩淤积量及浅滩碍航淤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