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034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66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福州复式岩体的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关郭泉 《岩石学报》1991,7(2):81-88
本文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资料,论证了福州复式岩体具有由M型→I型→s型→A型的演化规律。晚阶段的魁岐岩体和笔架山岩体是在岩浆分异演化晚期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而非典型的或单一的幔源岩浆所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2.
花岗质岩石的片麻理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文  林强 《吉林地质》1991,10(1):30-37
花岗质岩石的片麻理受结晶作用和构造环境田双重控制,岩浆体系的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时间关系及变形的P-T条件是岩石组构形成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邓子山矿井构造的观察与研究,并结合地表构造测量进行分析,发现该井田是以岩层的流动变形为特征的重力构造,其中的3号主采煤层是起着润滑层作用的构造分异界面,其上的龙潭组煤系及大隆组、大冶组岩层均发生了强烈的塑性流变,下伏系统的茅口灰岩表现为简单的单斜构造。邓子山井田的重力滑动构造发育于桥头河向斜的翼部,向核部方向重力构造现象逐渐消失,变为简单的水平构造,这可能有利于该矿向深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航磁资料的综合解释,探讨了该区深部基底构造及区域构造特征。指出在盆地深部存在一个较古老的结晶地块,它对盆地的形成及发展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重、磁及地震测量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等构造层发育的一般概况;并将盆地内划分为中央隆起带、西南拗陷带、塔东拗陷区、塔北隆起区、库车山前拗陷及塔东南断阶构造带等单元;指出了该区断裂发育及华力西期基性岩的分布情况。最后对西南拗陷带及塔东拗陷区的油气远景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95.
柴达木东盆地的基岩首波和反射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目前,研究结晶基底,多采用地震首波的方法,利用反射波只能探测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浅层基岩面。由于柴达木盆地区内基岩面埋藏很深,界面性质很复杂,过去曾利用重力、磁力、电测方法和中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均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也曾对西盆  相似文献   
996.
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赈济退耕”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徐勇  韩国义  甘国辉 《地理研究》2002,21(5):647-655
“赈济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措施。本文在总结“赈济退耕”措施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和“赈济退耕”现行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退耕 2 5°和 15°以上坡耕地的面积和政策性补贴资金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退耕指数和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等指标对 5 5个县 (市、区 )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赈济退耕”规模及政策性补贴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地壳不同结构层之间化学组成(含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可以称为地壳化学结构,地球化学参考模型(GERM)能够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地壳化学结构(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据此提出了反映地壳演化特征的蛛网图标准化方法。对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尝试发现,造山带总体上具有物质组成分异较弱的特点;造山带及邻区太古亩结晶基底太华群、崆岭群的化学组成都不能代表全部的下地壳,可能仅代表了下地壳上部,而大别群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熟化过程。通过对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的分析,指出铕负异常可能并非为地壳拆沉作用所造成。  相似文献   
998.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的 4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和 1个三维地震透射台阵的Pg波资料 ,用有限差分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对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特征及P波速度5 9~ 6 0km/s所对应的结晶基底的界面形态、深度等进行了讨论。反演结果表明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深度变化不大 ,一般为 2 .0~ 3.0km ,最深处位于天池火山口下和二道白河 -池西之间 ;最浅处位于松江附近 ,约为 1.5km。同时发现天池火山口下及二道白河 -池西保护站之间是两处低速区 ,结晶基底深度为 4 .0km ,其中二道白河 -池西保护站之间的低速区对应于地质构造上的地堑构造。提出基底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和基底深度突变的特征可以作为断层存在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地质时期结晶岩风化剥蚀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江三峡东段黄陵背斜核部结晶岩分布区, 选择6条有代表性的地质地形剖面, 恢复了古地形, 通过古今地形对比, 计算出不同地貌部位的剥蚀厚度. 又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 在黄陵背斜相邻沉积区——江汉平原的沉积地层中, 确定了黄陵背斜结晶岩初始剥蚀的层位和年代为56.5 Ma. 大面积的强烈剥蚀大约发生在2.4 Ma左右. 以地形极点、流域系统、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四种体系, 计算出了不同点、河流上中下游、各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剥蚀速率. 最大点剥蚀速率为49.56 mm/ka, 平均剥蚀速率为16.97 mm/ka.  相似文献   
1000.
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地球表面的任何方向的水平运动,在惯性空间中看来都是转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矩是地壳极移运动的原因,极移使地球发生相应的形变,也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地球自转产生的Coriolis力是重力分异中的地球各圈层产生差异旋转运动的原因,地球的差异旋转是地球自转速率近十年变化、黄赤交角的非摄动长期变化以及近周日自由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